
四则运算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四则运算
一级分支 1:核心概念
- 1 运算符
- 加法: (和)
- 减法: (差)
- 乘法: (积)
- 除法: (商)
- 2 运算对象
- 加数:加法中的数字。
- 被减数 / 减数:减法中的数字。
- 因数:乘法中的数字。
- 被除数 / 除数:除法中的数字。
- 3 运算结果
- 和:加法的结果。
- 差:减法的结果。
- 积:乘法的结果。
- 商:除法的结果。
- 4 关系
- 互为逆运算:
- 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 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 互为逆运算:
一级分支 2:运算法则
- 1 同级运算
- 从左到右: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 示例:
10 - 3 + 2 = 7 + 2 = 9(而非10 - 5 = 5)
- 2 不同级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示例:
10 + 3 × 2 = 10 + 6 = 16(而非13 × 2 = 26)
- 3 有括号的运算
- 从内到外: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 、中括号
[]、大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 示例:
10 × [(20 - 5) ÷ 3] = 10 × [15 ÷ 3] = 10 × 5 = 50
- 从内到外: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 、中括号
- 4 除法法则
- 除数不为0: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0。
- 0的特性:
-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
-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一级分支 3:特殊概念
- 1 0的运算
- 加法:任何数加0都得原数。
a + 0 = a - 减法:
- 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a - 0 = a - 相同的数相减得0。
a - a = 0
- 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 乘法:任何数乘0都得0。
a × 0 = 0 - 除法: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 ÷ a = 0(a ≠ 0)
- 加法:任何数加0都得原数。
- 2 1的运算
- 乘法:任何数乘1都得原数。
a × 1 = a - 除法:任何数(不为0)除以1都得原数。
a ÷ 1 = a(a ≠ 0)
- 乘法:任何数乘1都得原数。
- 3 分数与小数
-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 ÷ b = a × (1/b)(b ≠ 0) - 小数运算:与整数运算法则相同,但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对齐(加减法)和小数位数的处理(乘除法)。
-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一级分支 4:实际应用
- 1 文字题/应用题
- 解题步骤:
- 审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 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列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计算: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 作答:写出答案,并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 解题步骤:
- 2 生活场景
- 购物消费:计算总价、折扣、找零。
- 行程规划:计算时间、速度、距离。
- 理财储蓄:计算利息、本金、收益。
- 工程建造:计算工程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 烹饪配比:根据人数调整食材用量。
一级分支 5:常见错误与技巧
- 1 易错点
- 运算顺序错误:忽略“先乘除后加减”或“从左到右”的规则。
- 符号错误:在移项或脱括号时忘记变号。
- 0和1的特性混淆:特别是除法中0的处理。
- 粗心计算:看错数字、抄错题目。
- 2 解题技巧
- 使用运算定律: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 示例:
25 × 17 × 4 = 25 × 4 × 17 = 100 × 17 = 1700
- 示例:
- 巧算:
- 凑整法:将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运算。
- 提取公因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 估算:在不需要精确结果时,进行估算可以快速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 检验:通过逆运算或代入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 使用运算定律: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