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乘除思维是什么?如何用乘除思维提升效率?

乘除思维是一种通过寻找“杠杆点”(Leverage Point)来实现指数级增长或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乘除思维是什么?如何用乘除思维提升效率?-图1

它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而是一种看待世界、分析问题和制定策略的哲学。


核心思想:从“加法”到“乘法”的跃迁

我们先对比两种思维模式:

加法思维

加法思维是线性思维,特点是“累加、重复、单点突破”。

  • 逻辑:1 + 1 + 1 + 1 ... = n
  • 特点:效果是线性的,投入一分,收获一分,非常努力,但增长缓慢。
  • 例子
    • 个人:每天背10个单词,一年3650个,这是勤奋,但效率不高。
    • 商业:开一家店,赚钱了,再开一家,再开一家,这是复制,规模增长缓慢。
    • 工作:一个人做一个项目,完成后做下一个,产出与时间成正比。

加法思维是基础,但天花板很低。

乘法思维

乘法思维是指数思维,特点是“杠杆、协同、系统优化”。

  • 逻辑:1 × 1 × 1 × ... × n (或者 1 × n × n × n ...)
  • 特点:效果是指数级的,找到一个关键杠杆,可以撬动巨大的成果,投入一分,可能收获十分、百分。
  • 例子
    • 个人:学习一个“高效记忆法”(杠杆),背单词的效率提升10倍,一年就能背36500个单词。
    • 商业:建立一个“加盟模式”(杠杆),让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帮你开店,实现指数级扩张。
    • 工作:开发一个“自动化工具”(杠杆),把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自己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产出可能是之前的几十倍。

乘除思维的核心,就是从“做加法”转变为“做乘法”,并巧妙地运用“除法”来消除瓶颈和负担。


乘法思维:寻找增长的“杠杆”

乘法思维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可以“乘”上去的“杠杆因子”,这个因子可以是:

系统与流程杠杆

  • 思路:建立一个可复制、可扩展的系统,让系统本身为你工作。
  • 例子
    • 麦当劳:它卖的汉堡不是最最好吃的,但它建立了一套极其高效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杠杆),任何人经过培训都能做出一模一样的汉堡,速度快、成本低、品质稳定,这个流程可以被无限复制。
    • 个人: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用Notion、Obsidian等工具,将学到的知识结构化、连接化,新知识的获取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新知识可以和旧知识产生“化学反应”(1 × 1 = 1,但连接后可能变成3)。

复利与网络效应杠杆

  • 思路:让价值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而指数级增长。
  • 例子
    • 社交媒体:Facebook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代码,而在于用户网络,每增加一个用户,网络的价值就增加,因为可以连接的人变多了,这就是网络效应。
    • 个人品牌:你写一篇技术文章(价值1),有1000人阅读,其中有10个人因为你的文章而受益,他们又把文章分享给他们的朋友,这个传播过程就是复利效应。

技能与知识杠杆

  • 思路:掌握一项核心高杠杆技能,可以极大地提升其他所有工作的效率。
  • 例子
    • 编程:对于一个非程序员,处理1000个Excel文件可能需要一天,但学会一点Python脚本(杠杆),可能10分钟就能搞定,这个技能放大了你处理数据的能力。
    • 沟通能力:一个优秀的沟通者,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效地协调资源,让一个团队的项目效率提升数倍。

资源与平台杠杆

  • 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已有的平台和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
  • 例子
    • 内容创作者:在抖音、YouTube、B站上发布内容,你不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器、开发算法,只需要创作优质内容,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流量杠杆。
    • 创业者:利用AWS、阿里云等云服务,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启动自己的互联网项目,而无需自建昂贵的数据中心。

除法思维:消除阻碍的“瓶颈”

如果说乘法思维是“进攻”,那么除法思维就是“防守”和“优化”,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除法”来消除限制因素。

消除瓶颈

  • 思路:一个系统的产出,取决于最慢的那个环节(木桶效应),除法思维就是找到并优化这个“分母”。
  • 例子
    • 工厂流水线:一条生产线有5个环节,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3分钟、2分钟、1分钟,整个生产线的效率不是由最快的环节决定的,而是由最慢的环节(3分钟)决定的,要提升效率,就必须想办法把这个3分钟的环节缩短(比如通过技术改造或流程优化)。
    • 个人成长:你决定学习一门新技能,但每天只有1小时,如果把这1小时平均分配给阅读、看视频、做练习,可能每个都学不精,采用除法思维,分析哪个环节是最大瓶颈(缺乏实践”),然后把大部分时间(比如50分钟)投入到解决这个瓶颈上,效果会好得多。

精简与聚焦

  • 思路:做除法,就是做减法,砍掉不重要的、低价值的部分,让资源和精力聚焦在核心高价值的事情上。
  • 例子
    • 产品开发:一个产品有100个功能,但用户最常用的只有5个,采用“除法思维”,砍掉那95个没人用的功能,把所有资源投入到优化这5个核心功能上,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竞争力会大大提升。
    • 时间管理:每天有无数琐事消耗你的精力,运用“除法思维”,识别并减少那些“低价值回报”的活动(比如无意义的刷手机、无效的社交),把省下的时间投入到“高价值回报”的活动上(比如深度学习、锻炼身体、陪伴家人)。

降低成本与风险

  • 思路:在决策时,考虑如何“除掉”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 例子
    • 投资:与其寻找一个可能涨10倍的“超级明星股”(高风险),不如构建一个包含20只优质股票的投资组合(除法思维),通过分散投资,你“除掉”了单个股票暴雷的巨大风险。
    • 创业:与其一开始就投入全部身家做一个大项目(高风险),可以先做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去市场验证(除法思维),这样“除掉”了大部分初期投入的风险。

乘除思维的应用场景

领域 加法思维(低效) 乘除思维(高效)
个人成长 每天死记硬背单词(1+1+1) 学习记忆法,建立知识体系(1×10)
职业发展 做完一个任务,再接一个(线性) 提升沟通/编程等核心技能,放大所有工作价值(杠杆)
财富管理 每天省10块钱,一年省3650块(累加) 学习投资理财,让钱生钱(复利)
创业经商 自己开一家店,再开一家(复制) 建立加盟/平台模式,让别人帮你开店(指数扩张)
学习效率 同时学5门课,每门都浅尝辄止(分散) 集中精力攻克一个核心领域,形成知识壁垒(聚焦)

如何培养乘除思维?

  1. 时刻问自己:“杠杆在哪里?”

    • 当你做一件事时,不要只想着“如何把它做完”,而是要想“有没有方法能让这件事的效果放大10倍?” 这个“方法”就是杠杆。
  2. 从“加法”中寻找“乘法”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大量重复性工作,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你需要寻找一个“乘法”来替代它,比如自动化、工具化或流程化。

  3. 定期做“除法”,审视你的生活和工作。

    • 定期问自己:“我生活中/工作中,哪些是‘1’,哪些是‘0’?哪些事情是消耗我精力但产出很低的?” 果断地“除掉”那些“0”,把资源集中在“1”上。
  4. 关注系统和趋势,而非孤立的事件。

    乘除思维是系统性的,不要只盯着眼前的“1”,要去思考这个“1”如何能和系统中的其他元素相乘,如何能借助趋势的力量。

乘除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少即是多”的智慧。

  • 乘法,是找到那个关键的“1”,然后通过杠杆让它变成10、变成100,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 除法,是勇敢地砍掉那些拖后腿的“0”,让资源和精力聚焦,从而让那个关键的“1”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掌握这种思维,能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看透本质,找到最高效的路径,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