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下册)核心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小学三年级数学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这是数学的核心,主要涉及数的认识、计算和数量关系。

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图1

数的认识

  • 万以内的数
    • 读写: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
    • 组成:理解数的组成,如:3568 是由 3 个千、5 个百、6 个十和 8 个一组成。
    • 大小比较: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 数位顺序:认识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 读写: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写作 1/2)。
    • 大小比较: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 简单计算: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如:1/4 + 2/4 = 3/4)。

运算

  • 口算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如 50 × 6 = 300。
    •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如 400 ÷ 2 = 200。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如 12 × 3 = 36。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如 48 ÷ 4 = 12。
  • 笔算
    • 多位数乘一位数
      • 进位乘法:如 24 × 8 = 192。
      •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 508 × 6 = 3048。
      •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 350 × 4 = 1400。
    • 多位数除以一位数
      • 一位数除两位数(首位能整除,如 84 ÷ 7 = 12)。
      • 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如 246 ÷ 2 = 123)。
      • 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如 256 ÷ 4 = 64)。
      • 商中间有0的除法:如 408 ÷ 4 = 102。
      • 商末尾有0的除法:如 810 ÷ 3 = 270。
  • 混合运算
    • 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 应用: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估算
    • 乘法估算: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数再计算,如 78 × 4 ≈ 80 × 4 = 320。
    • 除法估算:将被除数或除数估成整十、整百数再计算,如 421 ÷ 6 ≈ 420 ÷ 6 = 70。

常见的量

  • 质量单位
    • :认识质量单位“吨”(t),知道 1 吨 = 1000 千克。
    • 千克:认识质量单位“千克”(kg)。
    • :认识质量单位“克”(g)。
    • 单位换算:能进行吨、千克、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 时间单位
    •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 = 60 秒。
    • :认识时间单位“分”。
    • :认识时间单位“时”。
    • 24时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
    • 计算经过的时间: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数量关系

  • 解决问题
    • 一步应用题:求总数、求剩余、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
    • 两步应用题:需要先算出中间量,再解决最终问题。
      • 乘加、乘减:如买东西,先算总价,再算找回的钱。
      • 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一量(如“买3个笔记本15元,买5个需要多少钱?”先算一个多少钱)。
      • 归总问题:先求出总量(如“每天读12页,5天读完,如果每天读10页,几天读完?”先算总页数)。

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

测量

  • 长度单位
    • 毫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mm),知道 1 厘米 = 10 毫米。
    • 分米:认识长度单位“分米”(dm),知道 1 分米 = 10 厘米 = 100 毫米。
    • 千米: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 1 千米 = 1000 米。
    • 单位换算:能进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 估测与测量:能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 周长
    • 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 长方形周长:公式 C = (a + b) × 2C = a + b + a + b
    • 正方形周长:公式 C = a × 4C = a + a + a + a
    • 应用:能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的认识

  • 四边形
    • 特征: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
    •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是特殊的长方形)。
    •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易变形)。
  • 周长的计算

    能计算规则(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 位置与方向
    •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
    • 复合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 描述路线:能根据给定的路线图,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如:先向...走...米,再向...走...米)。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简单数据收集:学会用“正”字法、画“√”等方法收集数据。
  • 统计表:能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

条形统计图

  • 认识:认识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 绘制:能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 分析: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如: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它们相差多少?)。

第四部分:数学广角

这部分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集合、等量代换、搭配问题等。

  • 集合思想:通过维恩图理解重复部分。
  • 等量代换:理解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替换(如:一个苹果 = 2 个梨,2 个苹果 = 4 个梨)。
  • 搭配问题:用图示法、连线法或乘法原理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如:2件上衣和3条裤子,一共有几种穿法?)。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预习:在学习新单元前,先看思维导图,了解将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2. 课堂笔记:听课时,可以把老师补充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记在相应的分支旁边。
  3. 复习:每个单元或期中/期末考试前,对照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遮住下面的内容,自己回忆每个分支讲了什么,公式是什么,典型例题有哪些。
  4. 查漏补缺:当遇到做错的题目时,分析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然后在思维导图上找到对应的分支,重点复习。
  5. 制作个性化导图: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亲手绘制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对您和孩子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