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汽车发动机核心部件与工作原理如何?

汽车发动机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汽车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核心部件与工作原理如何?-图1


核心概念

  • 定义:将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的装置。
  • 作用:为车辆提供动力。
  • 核心功能
    • 动力输出:通过曲轴旋转输出扭矩。
    • 能量转换:将燃料的化学能 → 热能 → 机械能。
  • 关键性能指标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单位:千瓦 / 马力。
    • 扭矩:发动机输出的“力气”,单位:牛·米。
    • 排量: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单位:升。
    • 压缩比:气缸最大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 燃油消耗率:单位功率、单位时间的燃油消耗量。

主要类型

  • 按燃料分类
    • 汽油机
      • 点火方式:点燃式(火花塞点火)。
      • 特点:转速高、噪音小、成本较低。
      • 应用:绝大多数家用车、跑车。
    • 柴油机
      • 点火方式:压燃式(高温高压空气点燃柴油)。
      • 特点:扭矩大、热效率高、油耗低。
      • 应用:卡车、巴士、部分SUV。
    • 其他燃料发动机
      • 天然气发动机:更清洁,成本较低。
      • 氢燃料发动机:唯一排放物是水,技术尚在发展。
      • 酒精发动机:如乙醇汽油。
  • 按工作循环分类
    • 奥托循环 (Otto Cycle):即四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 狄塞尔循环 (Diesel Cycle):即柴油机的工作循环。
    • 阿特金森循环 (Atkinson Cycle):追求高热效率,常用于混合动力车型。
  • 按冷却方式分类
    • 水冷发动机:主流方式,利用冷却液循环散热,温度稳定。
    • 风冷发动机:利用风扇吹散热量,结构简单,但冷却效果不稳定,噪音大。
  • 按气缸布置分类
    • 直列式:所有气缸排成一列,结构简单,成本低。

      常见:L3, L4, L5, L6, L8。

    • V型:气缸分两组呈V形排列,结构紧凑,长度短。

      常见:V6, V8, V10, V12,多用于中高端车型。

    • 水平对置式:气缸分布在曲轴两侧,呈180度对置。
      • 特点:重心低、运行平稳、振动小。
      • 代表:斯巴鲁、保时捷。
    • W型:由两个V型发动机共用一个曲轴,结构极其复杂,用于超跑。

      代表:大众集团(布加迪、宾利等)。

    • 转子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的替代方案,将往复运动转为旋转运动。
      • 特点:高转速、结构紧凑、动力输出线性。
      • 代表:马自达。

基本结构与核心部件

  • 两大机构
    • 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转换。
      • 部件:机体组(气缸盖、气缸体、油底壳)、活塞、连杆、曲轴、飞轮。
    • 配气机构:控制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 部件: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正时皮带/链条、挺杆、摇臂。
  • 五大系统
    • 燃料供给系统
      • 作用:根据发动机工况,供给清洁、雾化良好的燃油。
      • 部件: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或化油器)、进气歧管。
    • 点火系统(仅汽油机):
      • 作用:在正确的时间产生足够强的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 部件:蓄电池、点火线圈、火花塞、ECU(控制单元)。
    • 润滑系统
      • 作用:减少摩擦、冷却、清洁、密封、防锈。
      • 部件: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集滤器、油道、限压阀。
    • 冷却系统
      • 作用:保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 部件:散热器(水箱)、冷却液、节温器、水泵、风扇、冷却液壶。
    • 启动系统
      • 作用:驱动发动机曲轴转动,使发动机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
      • 部件:蓄电池、点火开关、启动马达、继电器。

工作原理(以四冲程汽油机为例)

  • 进气冲程
    • 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
    • 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 压缩冲程
    •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 进、排气门均关闭。
    • 混合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
  • 做功冲程(膨胀冲程)
    • 活塞到达上止点前,火花塞点火。
    • 进、排气门均关闭。
    • 混合气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通过连杆驱动曲轴旋转做功。
  • 排气冲程
    •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
    • 燃烧后的废气被排出气缸。

现代发动机技术与发展趋势

  • 燃油供给技术
    • 缸内直喷: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实现更精确的空燃比控制。
    • 涡轮增压:利用废气驱动涡轮,压缩进气,提高进气量,从而提升功率和扭矩。
    • 机械增压:由发动机曲轴直接带增压器,响应迅速。
  • 配气技术
    • 可变气门正时:根据转速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机,优化高低转速性能。
    • 可变气门升程:调整气门开启的幅度,在不同工况下控制进气量。
  • 缸内技术
    • 分层燃烧:在气缸内形成浓度不均匀的混合气,实现稀薄燃烧,节省燃油。
  • 新能源融合技术
    • 混合动力:发动机与电动机协同工作,如HEV(全混)、PHEV(插电混动)、MHEV(轻混)。
    • 增程式:发动机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车轮。
  • 未来发展趋势
    • 电动化:从传统动力向纯电驱动过渡,发动机角色可能改变。
    • 高效化: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如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可变压缩比技术)。
    • 智能化:与AI结合,实现更精准的预测性控制和OTA升级。
    • 清洁化:持续降低排放,满足更严苛的环保法规。
    • 模块化/平台化: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发动机常见问题

  • 动力下降:原因包括积碳、点火系统故障、进气不畅、气缸压力不足等。
  • 油耗异常增高:氧传感器故障、喷油嘴堵塞、发动机积碳、轮胎气压不足等。
  • 异响:正时皮带/链条问题、气门异响、曲轴/连杆轴承异响。
  • 过热:冷却系统故障(如节温器、水泵、散热器问题)、冷却液不足。
  • 启动困难:电瓶亏电、火花塞/点火线圈故障、燃油泵压力不足。
  • 尾气异常:冒黑烟(混合气过浓)、冒蓝烟(烧机油)、冒白烟(冷却液进入气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