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被固,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看到您提出“思维被固”这个问题,我非常理解,这是一种很常见且令人困扰的感受,仿佛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都变得单一、僵化,难以突破。

思维被固,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图1

别担心,这完全不是什么绝症,而是一种可以被识别、被理解、并最终被打破的状态,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拆解开,然后找到出路。

第一步:识别你的“思维牢笼”是什么?

“思维被固”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看看你更符合哪一种或哪几种:

  1. 固化思维

    • 表现:认为人的能力、智力是天生的、固定的。“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我性格就是这样,改不了”,这会让你在面对挑战时倾向于逃避,因为害怕证明自己“不行”。
    • “我不行”、“天生就”、“永远也”。
  2. 绝对化思维

    • 表现:喜欢用“总是”、“从不”、“所有”、“必须”等词语。“我总是会把事情搞砸”、“他从不关心我”,这会让你忽视中间的灰色地带,只看到最坏的结果。
    • “总是”、“从不”、“绝对”、“必须”。
  3. 灾难化思维

    • 表现:习惯性地把小问题放大成大灾难,一次小小的失误,就联想到“我肯定要被开除了”、“我的职业生涯全毁了”,这会让你过度焦虑,无法正常行动。
    • “完了”、“毁了”、“最坏的情况”。
  4. 非黑即白思维

    • 表现:看问题非好即坏、非对即错、成功或失败,没有中间地带。“这次项目没做到100分,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这会让你对自己和他人都过于严苛,难以接受不完美。
    • “要么...要么...”、“不是.....”。
  5. 个人化思维

    • 表现:习惯于将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归咎于自己,朋友心情不好,你会想“是不是我哪里说错话了?”,这会让你背负不必要的内疚和压力。
    • “都是我的错”、“如果我...就好了”。
  6. 证实性偏见

    • 表现:大脑只愿意寻找和相信那些能证实自己既有观点的信息,而自动忽略或反驳相反的证据,你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就会只记住别人对你冷淡的瞬间,而忘记所有友善的互动。
    • 行为:像律师一样为自己的“旧信念”找证据。

第二步:理解“思维被固”的根源

了解成因,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思维固化的根源通常在于:

  • 过去的经验和创伤:过去的失败、被批评的经历,会让你形成一些“保护性”的信念,但这些信念后来变成了束缚。
  • 教育和社会环境:从小被灌输“标准答案”,强调“对错”,会削弱我们探索多种可能性的能力。
  • 舒适区:固化思维虽然僵化,但它提供了一种可预测的安全感,改变意味着要进入未知,这会让人恐惧。
  • 信息茧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看自己想看的,只听自己想听的,算法在不断强化我们已有的偏见。

第三步:打破牢笼的实用工具箱

打破思维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刻意练习,这里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像做健身一样,每天选择一两个来练习:

提问与质疑(打破自动化思维)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上述任何一种思维模式时,先停下来,像一个侦探一样问自己:

  • 这个想法是真的吗?有什么证据支持它?又有什么证据反对它?
  • 除了这个最坏的可能性,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最好的、最可能发生的又是什么?
  • “十年后,我还会为这件事这么烦恼吗?” (这个方法能帮你拉长时间维度,看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 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劝他? (用“抽离”的视角看问题,会更客观)

拓展信息输入(打破信息茧房)

  • 主动接触不同观点:去读一本你完全不同意作者观点的书;关注一些与你立场不同的公众号或博主;和与你背景、想法不同的人进行一次有深度的交谈。
  • 跨界学习:如果你是程序员,可以去看看艺术史;如果你是文科生,可以了解一下基础的物理学或生物学,不同领域的知识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型。
  • 体验新事物:学一门新语言、一种新乐器、去一个没去过的城市旅行,新的体验会直接挑战你固有的认知框架。

改变思维框架(重塑认知)

  • 从“固定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

    • 把“我做不到”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但可以学”。
    • 把“我失败了”换成“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 把“这太难了”换成“这很有挑战性,我需要一些策略和努力”。
  • 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

    • 这是埃隆·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不要类比(别人都这么做),而是把问题打碎,回归到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然后从那里开始重新构建解决方案。
    • 例子:想创业,不要想“别人都开什么样的公司”,而是想“用户最痛的点是什么?我能用最基础的技术和资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改变行为模式(用行动打破循环)

  • 反向日记:每天记录一件你做得还不错的小事,或者一个你成功克服的负面念头,这能帮你对抗“证实性偏见”,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
  • 刻意练习“不完美”:主动去做一件你不太擅长,但能接受它不完美结果的事,公开唱一首跑调的歌,或者画一幅很丑的画,这能帮你减轻对“失败”的恐惧。
  • 身体先行:思维被固住时,身体也会变得僵硬,去跑跑步、做做瑜伽、跳跳舞,让身体动起来,思维也会跟着活络起来。

请对自己温柔一些

意识到“思维被固”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步,说明你拥有了“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能力,这是改变的基础。

打破思维的固化,就像给大脑做“柔韧性训练”,过程可能会有点累,甚至会感到不适,但每一点小小的突破,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一个更广阔、更自由、更多彩的世界。

从今天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尝试吧,祝你成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