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本量利分析

核心概念
-
定义
- 全称: 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
- 本质: 一种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成本、业务量(产量/销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数学模型。
- 目的: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预测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
核心要素
- 成本
- 按性态划分:
- 固定成本: 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的成本 (e.g., 租金、管理人员工资、折旧)。
- 变动成本: 随业务量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e.g., 直接材料、生产工人计件工资)。
- 混合成本: 兼具固定和变动两种性质的成本 (e.g., 水电费、设备维修费)。
- 按性态划分:
- 业务量
- 表现形式: 产量、销量、工时、销售额等。
- 单位: 件、公斤、小时等。
- 利润
- 计算公式: 利润 = 收入 - 成本
- 类型:
-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息税前利润: 扣除利息和税费之前的利润。
- 净利润: 最终的税后利润。
- 成本
核心公式
-
基础公式
- 利润 = 销售收入 - 总成本
- 利润 =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固定成本)
- 利润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相关公式
-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边际贡献总额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 边际贡献率 =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价) × 100% = (边际贡献总额 / 销售收入) × 100%
- 变动成本率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100% = (变动成本总额 / 销售收入) × 100%
- 关系: 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1
-
盈亏平衡点分析
- 定义: 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经营状态。
- 计算公式:
- 盈亏平衡点销量 = 固定成本 / 单位边际贡献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率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量 × 单价
-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单位边际贡献
-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边际贡献率
-
安全边际分析
- 定义: 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的部分,反映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 计算公式:
- 安全边际量 = 实际/预计销量 - 盈亏平衡点销量
- 安全边际额 = 实际/预计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安全边际率 = (安全边际量 / 实际/预计销量) × 100% = (安全边际额 / 实际/预计销售额) × 100%
- 评价标准:
- > 40%: 安全
- 20% ~ 40%: 比较安全
- 10% ~ 20%: 值得注意
- < 10%: 危险
主要应用
-
规划与决策
- 目标利润规划: 确定需要达到多少销量或销售额才能实现利润目标。
- 产品定价决策: 分析不同价格对盈亏平衡点和利润的影响。
- 产品结构决策: 在多品种生产时,选择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组合,以优化整体利润。
- 生产决策: 决定是否接受特殊订单(只要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即可增加利润)。
-
业绩评价与控制
- 编制弹性预算: 根据不同业务量水平,预测相应的成本和利润。
- 评价经营业绩: 通过分析实际销量与盈亏平衡点、安全边际的关系,评估经营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
- 成本控制: 明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成本控制提供方向。
-
风险分析
- 经营杠杆: 反映销售变动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影响程度。
- 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 = 边际贡献总额 / 息税前利润
- 意义: DOL越大,经营风险越高,利润对销量变动越敏感。
- 经营杠杆: 反映销售变动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影响程度。
前提假设
- 线性假设: 假设在相关范围内,总收入、总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 产销平衡假设: 假设产量等于销量,不考虑存货水平的变化。
- 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在多品种企业中,假设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保持不变。
- 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假设所有成本都能清晰地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 单一因素变动假设: 在进行单一因素分析时,假设其他因素(如单价、成本)保持不变。
总结图示
你可以把这个思维导图想象成一张地图:
- 中心是 本量利分析 这个目的地。
- 三大分支(核心概念、核心公式、主要应用)是通往目的地的三条主干道。
- 每个分支下的子节点 是路上的路标和关键信息,指引你理解每条路的具体内容。
- 前提假设 是地图上标注的“本地图仅供参考”的说明,提醒你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希望这个结构化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本量利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