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四中形象思维课改后,如何提升学生创新力?

“四中形象思维”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北京四中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语文和写作教学中,所倡导和培养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它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而是对北京四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种概括,核心在于将抽象概念、逻辑思辨与生动、具体的形象感知相结合,从而提升思维深度和表达效果的训练方法

四中形象思维课改后,如何提升学生创新力?-图1

就是“让思想看得见”

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四中形象思维”的内涵、方法和意义。


核心理念:为何要强调“形象思维”?

传统的教学,尤其是理科和文科的逻辑分析部分,往往侧重于抽象概念、逻辑推理和语言概括,而“四中形象思维”的提出,是为了弥补这种纯抽象思维的不足,其理念基于以下几点:

  1. 形象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大脑天生对图像、故事、场景等形象信息更敏感,将抽象的“理”和“情”附着在具体的“象”上,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2. 提升表达的感染力:空洞的说教和干巴巴的论述难以打动人,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和比喻,能让文章和演讲更具画面感、情感冲击力和说服力。
  3. 促进深度思考:在构思一个形象时,学生需要调动感官、情感、记忆和想象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的思维活动,能激发创造力,让思考不流于表面。
  4. 实现“言”与“意”的统一:中国古代文论讲“言不尽意”,意思是语言很难完全表达思想的全部内涵,形象思维通过创造丰富的意象,可以更好地“言外之意”,让思想得到更完整的呈现。

核心方法:如何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北京四中的形象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写作、甚至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其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意象”的捕捉与运用

这是最核心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时,不仅关注“说了什么”(内容),更要关注“是怎么说的”(意象)。

  • 训练方式
    • 阅读分析:在分析课文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核心意象,分析鲁迅的《秋夜》,重点分析“枣树”和“小粉红花”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用一个核心意象来贯穿全文,写“乡愁”,可以不用直接说“我想家了”,而是通过描写“老家屋檐下的燕巢”、“母亲腌的酸菜坛子”等具体意象来含蓄而深刻地表达。

“感官”的调动与描写

强调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描写“活”起来,不再是平面的文字。

  • 训练方式
    • 细节描写:写“高兴”,不只是说“他很高兴”,而是描写“他咧开嘴,眼角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脚步轻快得像要飘起来,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 场景营造:写一个雨后的街道,不仅要写视觉(水洼、倒影),还要写听觉(雨滴从屋檐滴落的声音)、嗅觉(湿润的泥土气息)、触觉(微凉的空气拂过脸颊)。

“比喻”的创造与深化

鼓励学生创造新颖、贴切、有深度的比喻,而不仅仅是使用陈词滥调(如“时间像流水”)。

  • 训练方式
    • 本体与喻体的深度关联:好的比喻不是简单的“A像B”,而是要在本质上有某种相似性,将“孤独”比作“一座孤岛”,不仅空间上隔离,更暗示了其精神上的隔绝感。
    • 动态比喻:使用比喻时,加入动态元素,使其更生动。“他的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记忆的风中越飘越远”。

“蒙太奇”式的结构思维

借鉴电影剪辑的手法,将不同的场景、画面、意象并置或切换,形成强烈的对比或连贯的叙事,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更丰富的内涵。

  • 训练方式
    • 片段组合:写“青春”,可以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并列呈现几个典型的场景:教室里的奋笔疾书、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深夜台灯下的窃窃私语,这些片段共同构成了“青春”这幅画卷。
    • 今昔对比:通过将“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进行意象化的对比,来表现成长和变化。

实践应用:在写作中的体现

“四中形象思维”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一篇具备形象思维的文章,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传统写法 “四中形象思维”写法
主题 “我们要珍惜时间。” “时间是一位无声的雕刻家,悄悄地在我们的脸上刻下皱纹,也在我们的心里雕琢出年轮。”
情感 “我感到非常悲伤。” “悲伤像一团湿冷的棉花,堵在胸口,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重量。”
议论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在黑暗的隧道里,明知出口尚远,依然选择点亮一盏微弱的灯,一步步向前挪动。”
叙事 “我们爬山很累,但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双腿像灌了铅,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但当我们终于登顶,云海在脚下翻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胸中壮阔的诗篇。”

总结与意义

“四中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会贯通的综合思维能力,它不是要抛弃逻辑,而是要为逻辑穿上感性的外衣;它不是要否定概括,而是要为概括注入血肉。

其意义在于:

  • 对学生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应试技巧(尤其在高考作文中优势明显),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我,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有洞察力的人。
  • 对教育而言:它体现了北京四中追求“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的理念,它超越了知识点的灌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察力、想象力、共情力和创造力。

“四中形象思维”是一套以意象为核心、感官为基础、比喻为手段、结构为骨架的思维训练体系,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承载深刻的思想,实现思想的可视化与艺术化表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