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北大金融硕士(或类似项目)申请者心中的核心困惑,所谓的“北大金融英语”考试,通常指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MFin)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MFin)的“金融英语”科目。

要明确一个核心事实:这两个项目的金融英语考试是同一个,由研究生院统一命题。 也就是说,无论你申请光华还是经济学院,你面对的试卷是完全一样的。
既然试卷一样,那“哪个更好考”的问题,就不能从试卷本身来区分,而应该从你申请的哪个项目更容易通过金融英语的考核这个角度来分析。
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为你详细拆解,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考试内容与形式分析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要搞清楚这个“金融英语”到底考什么。
考试形式:
- 闭卷,笔试。
- 时间: 3小时。
- 分值: 100分,是复试中的关键一环,通常不计入初试总分,但会直接影响你的复试排名和最终录取。
(核心难点): 金融英语考试远不止是“翻译”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
A. 金融专业词汇与语法 (约30分)
- 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
- 考察对核心金融术语(如 arbitrage, beta, hedge, leverage, IPO, M&A 等)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会夹杂一些复杂的语法结构和长难句分析。
- 特点: 基础但要求精准,是拉开差距的第一步。
-
B. 英汉互译 (约40分)
- 形式: 汉译英 + 英译汉。
- 英译汉: 通常选自《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顶级财经媒体的评论员文章,文章篇幅较长,逻辑性强,观点鲜明,充满地道表达和专业术语。
- 汉译英: 通常是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市场政策或热点事件的论述性段落,要求用准确、规范的金融英语进行转述。
- 特点: 这是考试的核心和难点,考察的是双语转换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
C. 英文写作 (约30分)
- 形式: 一篇短文。
- 通常给出一个金融相关的议题(“Discuss the impact of FED's interest rate hike on emerging markets.” 或 “你认为数字货币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挑战是什么?”),要求你用英文进行分析和论述。
- 特点: 考察逻辑思辨能力、观点组织能力和英文书面表达能力,需要有清晰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这个考试的本质是“用英语作为工具,考察你的金融专业素养”,它不仅要求你英语好,更要求你金融知识扎实,并能用英语流利、准确地表达出来。
光华 vs. 经济学院:哪个“更好”?
既然试卷一样,我们就来比较申请这两个项目在金融英语备考上的差异。
光华管理学院
-
项目特点:
- 定位: 顶级商学院,国际化程度高,课程更偏向金融工程、量化投资、公司金融等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
- 竞争: 极其激烈,报录比常年在20:1甚至更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 面试风格: 全英文面试,问题深入且广泛,不仅考察知识,更考察你的商业思维、沟通能力和临场反应。
-
金融英语备考视角:
- 优势: 如果你立志于光华,那么你在备考过程中,自然会接触到大量国际前沿的金融理论和案例(比如CFA、FRM的知识体系),这会让你在准备金融英语时,对专业词汇和概念的理解更深刻,光华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好,备考氛围浓厚。
- 挑战: 光华的竞争决定了它对金融英语的期望值非常高,你的翻译和写作不仅要“对”,更要“好”,要体现出金融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精准、地道,光华的面试官本身就是金融英语的大师,他们能轻易分辨出你的语言是“模板化”的还是“有思想”的。
经济学院
-
项目特点:
- 定位: 传统经济学强院,金融硕士项目更侧重于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理论等,理论基础更扎实。
- 竞争: 同样非常激烈,但报录比可能略低于光华(具体年份有波动),对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数理能力要求很高。
- 面试风格: 中英文皆有,更侧重于考察你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以及对宏观经济现象的洞察力。
-
金融英语备考视角:
- 优势: 经济学院的课程为你提供了强大的宏观分析框架,在准备金融英语写作和翻译时,特别是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等话题时,你会有更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更深刻的见解,这对于写出有深度的文章非常有帮助。
- 挑战: 经济学院的金融英语同样不简单,它可能更侧重于对经典金融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期权定价理论等)的英文阐述,以及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英文分析,你的经济学背景需要无缝地嫁接到英语表达上。
结论与核心建议
不存在“哪个项目的金融英语更好考”,只存在“哪个项目更符合你的背景和备考策略”。
选择光华还是经济学院,应该基于你的职业规划、知识背景和个人特长,而不是单纯为了“金融英语”这个科目,因为无论你选哪个,你都需要面对同一份高难度的试卷。
给你的核心建议:
-
忘掉“哪个更好”,先想“我是谁”。
- 如果你是数理、计算机背景强,对量化、高频交易、衍生品定价感兴趣,职业目标是顶级投行、券商的研究部或自营业务,那么光华可能更适合你。 你的备考重点应放在现代金融术语和量化思维的表达上。
- 如果你是经济学、宏观背景强,对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感兴趣,职业目标是央行、政策性银行、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所或宏观策略岗,那么经济学院可能更适合你。 你的备考重点应放在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英文论述上。
-
备考策略是王道,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论你申请哪个项目,金融英语的备考路径都是一致的:
- 输入是基础:
- 精读: 每天坚持读《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的金融/商业版块,不仅要读懂,还要分析它的文章结构、用词和论证逻辑。
- 词汇: 系统学习CFA Level I的核心词汇,这是金融英语的“官方词典”。
- 输出是关键:
- 翻译练习: 找一些经典的财经新闻段落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练习,做完后,一定要对照权威译文(如政府工作报告的官方英文版、知名券商的英文研报)进行修改,学习地道的表达。
- 写作练习: 每周至少写一篇英文短评,针对一个金融热点,写完后请英语好的同学或老师帮忙批改,注意语法错误和逻辑漏洞。
- 模拟实战:
找到历年真题(虽然不对外公开,但网上有回忆版和模拟题),严格按照3小时时间进行模拟考试,感受压力,合理分配时间。
- 输入是基础:
最终建议:
不要在“光华”和“经济学院”之间因为“金融英语”而犹豫不决。你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征服这份共同的试卷上。
当你把金融英语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你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都会得到质的飞跃,届时,你再去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知识背景,你会发现选择光华还是经济学院,答案会自然而然地清晰起来。
祝你备考顺利,成功上岸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