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学科思政最新划归哪大类?2025年教育部分类更新了吗?

“学科思政”最核心、最直接的归属是“教育学”大类,但它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概念,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

学科思政最新划归哪大类?2025年教育部分类更新了吗?-图1

下面我将从三个不同维度为您详细解释:


从学科门类来看:属于 教育学

在中国的学科目录(如《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学科思政”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它是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隶属于 教育学 这个大学科门类。

  • 核心依据:“学科思政”的全称是“课程思政”,其核心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它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育人,这完全属于教育学的核心范畴。
  • 相关二级学科:它主要与教育学门类下的以下学科紧密相关:
    • 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立德树人”是其中的核心议题。
    • 课程与教学论:这是“学科思政”最直接的落脚点,研究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包含思政元素的课程。
    • 高等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全面推进,最初就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旨在解决“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
    • 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为“学科思政”提供了最核心的理论资源、内容体系和话语体系,可以说,“学科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专门的思政课程向所有课程拓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从学科归属上讲,它属于“教育学”门类,是教育学领域,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的前沿和热点。


从研究领域来看:属于 交叉学科

“学科思政”不是单一学科的研究,而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征。

  • 教育学 + 思想政治学:这是最核心的交叉,教育学提供“如何教”的方法论和教学论,思想政治学提供“教什么”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引领。
  • 教育学 + 心理学:运用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等,来研究如何让思政元素更有效地被学生接受、内化,而非生硬灌输。
  • 教育学 + 学科教学论:这是“学科思政”实现的关键,数学老师需要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语文老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价值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懂本学科知识,还要懂教育规律。
  • 教育学 + 语言学:在文科类课程中,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来传递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需要语言学的支持。

从研究领域上讲,它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以教育学为框架,融合了思想政治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从实践功能来看:属于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思政”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具有明确政治意图的国家教育战略。

  • 目标: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 功能定位:它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它旨在构建一个“大思政课”格局,使所有课程都承担起育人责任,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相关领域:从这个角度看,它直接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国民价值观塑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领域。

从实践功能和战略定位上讲,它属于国家教育战略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概括:

维度 所属大类
学科门类 教育学 它是教育学门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与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紧密相关。
研究领域 交叉学科 融合了教育学、思想政治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实践功能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人才培养 是一项国家教育战略,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句话概括:

“学科思政”本质上是一个属于“教育学”门类,具有“交叉学科”特征,服务于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综合性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