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最新光现象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有哪些?

光现象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光现象

2025最新光现象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有哪些?-图1


一级分支一:光的基础知识

  • 1 光源

    • 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 分类:
      • 天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
      • 人造光源:白炽灯、荧光灯、霓虹灯、LED灯、点燃的蜡烛等。
    • 特点:光源都在向外辐射能量。
  • 2 光的传播

    • 介质:光可在真空、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
    • 传播形式:沿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传播速度
      • 真空中最快,约为 3 × 10⁸ m/s
      • 在其他介质中速度会减小(v < c)。
      •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 / 1.33
      •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 1.5
  • 3 光线与光束

    • 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的带箭头的直线,是理想化的模型。
    • 光束:许多光线的集合。
      • 平行光束:如太阳光(近似)。
      • 发散光束:如手电筒发出的光。
      • 会聚光束:如凸透镜折射后的光。
  • 4 光的色散

    • 定义:复色光(如白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 例子:彩虹、雨后天空的色散、三棱镜实验。
    • 色散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简称“红橙黄绿蓝靛紫”)。
    • 原因: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角度不同。

一级分支二: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 1 现象

    • 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
      • 本影: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 半影:部分光能照到的区域。
    • 日食/月食
      •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 月食: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 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 2 应用

    • 激光准直:利用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进行校直。
    • 射击瞄准:三点一线。
    • 排队看齐
    • 皮影戏

一级分支三:光的反射

  • 1 定义: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介质中继续传播的现象。

  • 2 反射定律

    • 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r)。
  • 3 分类

    • 镜面反射
      • 特点:反射面非常光滑。
      • 现象:平行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在某些方向反射光很强,其他方向则很弱(如平静的水面、镜子)。
    • 漫反射
      • 特点:反射面凹凸不平。
      • 现象:平行入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光,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如书本、墙壁)。
  • 4 应用

    • 平面镜成像
      • 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 应用:梳妆镜、潜望镜、万花筒。
    • 球面镜
      •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光碗、汽车头灯。

      •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路口广角镜。


一级分支四:光的折射

  • 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 2 折射规律

    • 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两角关系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光垂直射入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角=入射角=0°)。
  • 3 现象

    • 筷子“弯折”: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 池水变“浅”: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 海市蜃楼: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景。
    • 彩虹的形成:光的色散(折射+反射)。
  • 4 应用

    • 透镜
      •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放大镜、照相机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

      •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近视眼镜。

    • 鱼叉叉鱼技巧:要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
    • 透镜成像规律
      • u > 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 f < u < 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 u < 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一级分支五: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

  • 1 光的色散 (已在1.4中详述)

    • 色光的混合
      • 三原色光:红、绿、蓝。
      • 应用:彩色电视机、电脑屏幕的显色原理。
    • 物体的颜色
      •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 2 看不见的光

    • 红外线
      • 特点:位于红光之外,热效应显著,穿透云雾能力强。
      • 应用:遥控器、红外夜视仪、热谱图、烤箱。
    • 紫外线
      • 特点:位于紫光之外,化学效应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生理效应强(适量能杀菌,过量能致皮肤癌)。
      • 应用:验钞机、消毒、促进钙吸收。

一级分支六:光与视觉

  • 1 人眼与视觉

    • 成像原理:眼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视物过程:物体发出的光 → 角膜 → 晶状体(折射) → 玻璃体 → 视网膜(成像) → 视神经 → 大脑(形成视觉)。
  • 2 视觉缺陷与矫正

    • 近视眼
      • 特点: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 矫正:佩戴凹透镜(近视眼镜)。
    • 远视眼
      • 特点: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 矫正:佩戴凸透镜(远视眼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