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管理》思维导图总览
核心思想: 价值评估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所有章节最终都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 1 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管理内容
- 企业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优缺点对比)。
- 财务管理内容: 长期投资(资本预算)、长期筹资、营运资本管理。
- 2 财务管理目标
- 利润最大化: 缺陷(时间价值、风险、投入)。
- 每股收益最大化: 缺陷(未考虑风险、时间价值)。
- 股东财富最大化:
- 核心:增加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
- 衡量指标:股价(上市公司)、净资产(非上市公司)。
- 优点:考虑时间价值、风险、持续发展。
- 利益相关者: 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经营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员工)的关系。
- 3 财务管理原理
- 核心概念:
- 自利行为原则: 指导人们进行决策。
- 双方交易原则: 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一方受益。
- 信号传递原则: 行动可以传递信息。
- 引导原则: 当所有办法都失败时,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榜样。
- 估值概念:
- 现金流量: 决策的依据。
- 风险与报酬: 高风险高报酬。
- 增量收益: 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相关的。
- 货币的时间价值: 今天的1元大于明天的1元。
- 核心概念:
- 4 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 金融工具: 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
第二部分:价值评估基础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预测
- 1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 目的: 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
- 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 2 财务比率分析
-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
- 营运能力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 盈利能力比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
- 市价比率: 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
- 3 财务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 步骤: 销售预测 → 预计报表 → 预算。
- 方法:
- 销售百分比法: 核心方法(假设收入、成本、资产、负债与销售收入成比例)。
- 回归分析法、计算机预测法。
- 4 增长率与资金需求
- 内含增长率: 不对外筹资,仅靠内部积累支持的销售增长率。
- 可持续增长率: 不增发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的销售增长率。
- 外部融资需求:
EFN = 资产增加 - 负债增加 - 留存收益增加
第三章:价值评估基础
- 1 利率
- 类型: 实际利率 vs. 名义利率。
- 报价利率 vs. 有效年利率。
- 2 货币的时间价值
- 终值与现值: 单利、复利。
- 年金: 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 系数间关系: (F/P, i, n) * (P/F, i, n) = 1。
- 3 风险与报酬
-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 期望报酬率:
E(R) = Σ Pᵢ * Rᵢ - 方差与标准差: 衡量离散程度。
- 变异系数:
CV = σ / E(R)(衡量单位报酬率的风险)。
- 期望报酬率:
- 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 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 各资产报酬率的加权平均。
- 投资组合的风险: 非系统风险(可分散)+ 系统风险(不可分散)。
- 两种资产组合的标准差公式。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系统风险的度量: 贝塔系数 (β)。
- 市场组合: 包含所有资产的投资组合。
- 资本市场线: 描述有效组合的报酬率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 证券市场线: 描述任何资产(或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与其系统性风险(β)之间的关系。
- 核心公式:
Rᵢ = R_f + βᵢ * (R_m - R_f)
-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第三部分:长期投资与筹资
第四章:资本成本
- 1 资本成本的概念
- 定义: 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也是公司使用资金的成本。
- 用途: 投资决策(净现值率)、筹资决策、业绩评价。
- 2 债务资本成本
- 税前债务成本:
K_d = I / P₀(简化),或使用到期收益率法。 - 税后债务成本:
K_dt = K_d * (1 - T)(利息可抵税)。
- 税前债务成本:
- 3 普通股资本成本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_s = R_f + β * (R_m - R_f) - 股利增长模型:
K_s = D₁ / P₀ + g - 风险调整法:
K_s = 债务成本 + 风险溢价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公式:
WACC = (E/V) * K_e + (D/V) * K_d * (1 - T) + (P/V) * K_p - 权重: 账面价值权重、市场价值权重、目标资本结构权重(最优)。
- 公式:
第五章: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 1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 净现值法:
NPV = Σ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初始投资额(NPV ≥ 0 方案可行)。 - 现值指数法:
PI =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初始投资额(PI ≥ 1 方案可行)。 - 内含报酬率法:
IRR = 使NPV=0的折现率(IRR ≥ WACC 方案可行)。 - 回收期法: 静态回收期、动态回收期(考虑时间价值)。
- 净现值法:
- 2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 原则: 增量现金流量原则。
- 初始期: 长期资产投资、营运资本垫支。
- 经营期: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 - 税后成本 + 非付现成本)。
- 终结期: 营运资本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回收。
- 注意: 忽略沉没成本、考虑机会成本、考虑对其他项目的影响。
- 3 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 调整现金流量法(肯定当量法):
风险调整后现金流量 = 肯定当量系数 * 预期现金流量 - 调整折现率法: 风险越高,折现率越高(WACC + 风险溢价)。
- 调整现金流量法(肯定当量法):
第六章: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 1 债券价值评估
- 基本模型:
V_d = Σ I / (1+K_d)^t + F / (1+K_d)^n - 影响价值的因素: 折现率(市场利率)↑ → 价值↓;到期时间↑ → 价值波动↑。
-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持有至到期的实际报酬率。
- 基本模型:
- 2 普通股价值评估
- 基本模型:
V_s = Σ D_t / (1+K_s)^t - 零增长股票:
V_s = D / K_s - 固定增长股票(戈登模型):
V_s = D₁ / (K_s - g)(核心公式) - 阶段性增长股票: 分阶段计算现值加总。
- 基本模型:
- 3 优先股价值评估
V_p = D / K_p
第七章:期权价值评估
- 1 期权的概念、类型和投资策略
- 概念: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美式期权、欧式期权。
- 投资策略: 保护性看跌期权、抛补看涨期权、多头对敲、空头对敲。
- 2 金融期权价值评估
- 期权的内在价值:
Max(标的资产市价 - 执行价格, 0)(看涨)。 - 期权的时间价值: 期权价值 - 内在价值。
- 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 标的资产市价、执行价格、到期期限、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标的资产收益。
- 二叉树模型: 用于离散时间下的期权定价。
-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用于连续时间下的欧式期权定价。
C₀ = S₀ * N(d₁) - X * e^(-rct) * N(d₂)d₁ = [ln(S₀/X) + (r_c + σ²/2) * t] / (σ * √t)d₂ = d₁ - σ * √t
- 期权的内在价值:
- 3 实物期权
- 概念: 在实物投资中隐含的期权。
- 类型: 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放弃期权。
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 1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 企业整体价值: 股权价值 + 净债务价值。
- 股权价值: 企业价值 - 净债务价值。
- 2 现金折现模型
- 企业价值:
公司价值 = 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现值 - 股权价值:
股权价值 = 未来股权现金流量现值 - 模型种类:
- 永续增长模型:
公司价值 = FCFF / (WACC - g) - 两阶段增长模型: 预测期价值 + 后续期价值。
- 永续增长模型:
- 企业价值:
- 3 相对价值评估法
- 市盈率模型:
- 公式:
目标企业价值 = 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 * 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 驱动因素: 增长潜力、股利支付率、风险。
- 公式:
- 市净率模型:
- *公式:`目标企业价值 = 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 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 驱动因素: 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风险。
- 市销率模型:
- *公式:`目标企业价值 = 可比企业平均市销率 目标企业每股销售收入`**
- 驱动因素: 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风险。
- 市盈率模型:
第四部分:营运资本管理
第九章:营运资本投资
- 1 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 适中型: 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期限。
- 激进型: 更多短期融资,成本低风险高。
- 保守型: 更多长期融资,成本高风险低。
- 2 现金管理
- 目标: 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持有最佳现金持有量。
- 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鲍曼模型)、随机模式。
- 3 应收账款管理
- 信用政策: 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收账政策。
- 信用期决策: 增加的收益 vs. 增加的成本(占用资金成本、坏账损失)。
- 4 存货管理
- 成本: 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 经济订货量模型:
- 基本模型:
EOQ = √(2KD / K_c) - 再订货点:
R = L * d(L:交货期, d:日均需求量) - 保险储备: 防止缺货。
- 基本模型:
第十章:营运资本筹资
- 1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 配合型: 期限匹配。
- 激进型: 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融资支持。
- 保守型: 部分短期资产由长期融资支持。
- 2 短期债务筹资
- 商业信用: 应付账款(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展期信用)。
- 短期借款: 信用借款、担保借款。
- 短期融资券: 发行成本低,融资额度大。
第五部分:成本会计
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
- 1 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 制造费用分配:
分配率 = 制造费用总额 / 分配标准总额。
- 2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 特点: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 3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 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
- 特点: 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 4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特点: 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 分类:
-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 综合结转、分项结转。
-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 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
第十二章:标准成本法
- 1 标准成本的制定
- 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常用)。
- 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2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 分析框架: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 总差异 - 差异分解: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 价差:
实际数量 * (实际价格 - 标准价格) - 量差:
(实际数量 - 标准数量) * 标准价格
- 价差: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 * (实际工资率 - 标准工资率) - 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工资率
- 工资率差异:
-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 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 * (实际分配率 - 标准分配率) - 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分配率
- 耗费差异:
-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法/三因素法):
- 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 能量差异:
(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 标准分配率
- 耗费差异: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 分析框架: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 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 核心思想: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 特点: 增加了间接费用的分配维度(作业),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 2 作业成本的计算
- 步骤:
- 界定作业,建立作业中心。
- 识别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 识别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 步骤:
第六部分:全面预算、业绩评价与激励
第十四章:本量利分析
- 1 成本性态分析
- 固定成本: 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
- 变动成本: 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 混合成本: 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成本。
- 分解方法: 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
- 2 损益方程式
- 基本方程式:
利润 = 单价 * 销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量 + 固定成本)
- 基本方程式:
- 3 边际贡献分析
-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
- 4 盈亏临界分析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 单位边际贡献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率 - 安全边际: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5 敏感分析
- 研究: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量等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第十五章:全面预算
- 1 全面预算的体系
- 分类: 经营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现金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
- 作用: 分配资源、控制业务、考核业绩。
- 2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 增量预算法 vs. 零基预算法。
- 固定预算法 vs. 弹性预算法。
- 定期预算法 vs. 滚动预算法。
第十六章:责任会计
- 1 责任中心的类型与考核
- 成本中心: 只对成本负责,考核指标:责任成本(可控成本)。
- 利润中心: 对收入、成本和利润负责,考核指标: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
- 投资中心: 对收入、成本、利润和投资效果负责,考核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 = 部门边际贡献 - 部门资产应计报酬` (克服了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
- 2 内部转移价格
- 类型: 市场价格、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全部成本转移价格。
第十七章:绩效评价与激励
- 1 财务绩效评价
- 传统财务指标: ROE、ROA、各种周转率、利润率。
- 杜邦分析法:
净资产收益率 = 销售净利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权益乘数
- 2 平衡计分卡
- 四个维度: 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 核心: 将战略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
备考建议
- 理解优先于记忆: 财管重在逻辑,尤其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场景,死记硬背公式在考试中很容易用错。
- 主线思维: 始终围绕“价值评估”这条主线,思考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如何服务于企业估值。
- 动手计算: 财管是计算量非常大的科目,一定要亲手做题,尤其是资本预算、本量利、标准成本差异、WACC等核心章节。
- 对比学习: 将相似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对比,如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不同筹资策略、不同业绩评价指标等,加深理解。
- 框架先行: 先掌握这份思维导图的框架,再填充细节,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成为您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祝您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