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三下数学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高效?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下数学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高效?-图1


位置与方向

  • 核心目标: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 知识点1:基本方向
    • 东、南、西、北
    •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八个方向)
    • 记忆技巧: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东南等是夹角方向。
  • 知识点2:相对位置
    • 以A点为参照,B点在A点的( )方向。
    • 以B点为参照,A点在B点的( )方向。
    • 重点: 参照物不同,方向描述也不同。
  • 知识点3:路线图
    • 关键要素: 起点、方向、距离、终点。
    • 描述方法: 从( )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达( )……
    • 难点: 理解“往返”路线和“绕行”路线的区别。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 核心目标: 熟练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估算和验算。
  • 知识点1:口算除法
    •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 方法: 先把被除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
    • 例子: 80 ÷ 4 = 20, 想:8个十 ÷ 4 = 2个十,是20。
  • 知识点2:估算
    • 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计算。
    • 例子: 82 ÷ 4 ≈ 80, 想:82接近80,80÷4=20,所以商大约是20。
  • 知识点3:笔算除法 (重点)
    • 基本步骤:
      1. 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类型:
      • 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
      • 一位数除三位数 (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
      • 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商中间有0:不够商1,用0占位。
        • 商末尾有0:个位不够商1,用0占位。
  • 知识点4:除法验算
    • 没有余数: 商 × 除数 = 被除数
    • 有余数: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复式统计表

  • 核心目标: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 知识点1: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数据。
    • 优点: 信息量大,便于比较和分析不同项目之间的关系。
  • 知识点2:数据收集与整理
    • 方法: 画“正”字、举手等。
    • 关键: 数据要准确,分类要清晰。
  • 知识点3:填写与分析
    • 填写: 根据原始数据,准确填写到表格的相应位置。
    • 分析 (难点):
      • 回答“合计”和“总计”问题。
      • 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多少。
      • 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规律。
      • 例子: 哪个项目最受欢迎?男生和女生喜欢的项目有什么不同?

两位数乘两位数

  • 核心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 知识点1:口算乘法
    •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 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子: 30 × 20 = 600, 想:3×2=6,末尾有2个0,所以是600。
  • 知识点2:笔算乘法 (重点)
    • 方法 (竖式计算):
      1. 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2. 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3. 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关键点: 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位。
  • 知识点3:解决问题
    • 类型: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用乘法)。
    • 解题步骤:
      1. 审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 分析: 确定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
      3. 列式计算: 列出算式并计算。
      4. 作答: 写上答句。

面积

  • 核心目标: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知识点1:面积和面积单位
    •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 面积单位:
      • 平方厘米 (cm²):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 平方分米 (dm²):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 平方米 (m²):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 重点: 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表象,能进行单位换算。
      •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 知识点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重点)
    •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 难点: 区分“周长”和“面积”。
      • 周长: 长度单位 (cm, dm, m),求的是一圈的长度。
      • 面积: 面积单位 (cm², dm², m²),求的是表面的大小。
  • 知识点3:面积单位进率与换算
    • 方法: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 例子: 5平方米 = ( 500 )平方分米, 想:5 × 100 = 500。

年、月、日

  • 核心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知识点1:年、月、日的关系
    • 大月: 1、3、5、7、8、10、月 (31天)
    • 小月: 4、6、9、11月 (30天)
    • 特殊月: 2月 (平年28天,闰年29天)
    • 记忆大月: 拳头法或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
  • 知识点2:平年和闰年
    • 判断方法:
      • 非整百年份: 不是4的倍数是平年,是4的倍数是闰年。
      • 整百年份: 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是平年。
    • 关系: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 知识点3: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 有上午、下午、凌晨、晚上等词语。
    • 24时计时法: 从0时到24时,时针走第二圈时,钟面上的时刻要加上12。
    • 互化:
      • 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去掉词语,下午/晚上的时刻+12。
      • 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时刻<12,加“上午”;时刻≥12,加“下午/晚上”,并-12。
  • 知识点4: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
    • 方法:
      1. 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2. 分段计算: 从开始时刻到中午12时,加上从12时到结束时刻。
      3. 数线法: 在时间轴上画出开始和结束点,分段计算。

小数的初步认识

  • 核心目标: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 知识点1:小数的读写
    • 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 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 知识点2:小数的含义
    • 一位小数: 表示十分之几。 (例:0.5是5/10,读作零点五)
    • 两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 (例:0.05是5/100,读作零点零五)
  • 知识点3:小数的大小比较
    • 方法:
      1.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
      2. 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从十分位开始一位一位地比。
  • 知识点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 方法:
      1.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2.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 注意: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去掉。

总结与建议

  • 多动手: 对于“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概念,可以多画图、多动手操作。
  • 重理解: “除法”、“乘法”的计算要理解算理,而不是死记硬背步骤。
  • 善比较: “周长与面积”、“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定要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习。
  • 勤练习: 计算类和解决问题类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升熟练度。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