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章:机械运动
-
核心概念: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单位:
- 长度:国际单位是 米,符号 m,常用单位:km, dm, cm, mm, μm, nm。
换算:1km = 1000m;1m = 10dm = 100cm = 1000mm;1mm = 1000μm。
- 时间:国际单位是 秒,符号 s,常用单位:h, min。
换算:1h = 60min = 3600s。
- 长度:国际单位是 米,符号 m,常用单位:km, dm, cm, mm, μm, nm。
- 测量工具:
- 长度:刻度尺 (正确使用: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 时间:秒表/停表。
- 误差:
-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 产生原因:仪器精密度限制、实验者估读。
-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 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 单位:
-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参照物:
- 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任意选择,但一旦选定,就视为静止。
- 特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 应用:以地面为参照物,或以自身为参照物(如司机感觉乘客静止)。
-
运动的快慢——速度
-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
v = s / tv:速度,单位 m/s。s:路程,单位 m。t:时间,单位 s。
- 单位换算: 1m/s = 3.6 km/h。
- 分类:
-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 特点: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 图像:
s-t图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 变速运动:
- 定义:速度变化的运动。
- 描述:用 平均速度 (
v̄ = s_总 / t_总) 来粗略描述其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
-
测量平均速度
- 原理:
v = s / t -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 步骤: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
s和所用时间t,计算平均速度。 - 注意: 测量时间时,应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 原理:
-
第二章:力
-
核心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
力的三要素
- 定义: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 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表示: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起点表示作用点,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度(按比例)表示力的大小。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 特点:相互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例子:划船时,桨向后划水,水向前推桨;走路时,脚向后蹬地,地向前推人。
-
弹力
-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 产生条件:① 接触;② 发生弹性形变。
- 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
-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调零;沿轴线方向测量;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
重力
-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施力物体:地球。
- 方向:竖直向下 (指向地心)。
-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 质量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到重心。
- 大小:
G = mgG:重力,单位 N。m:质量,单位 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等于 8 N/kg,粗略计算可取 10 N/kg。
-
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
-
核心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
-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理解:
- “总保持”指原来静止的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不存在。
- 该定律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的。
-
惯性
- 定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
- 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现象:突然启动/刹车时人向后/前倾;甩掉手上的水;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
二力平衡
-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 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特征 | 平衡力 | 相互作用力 | | :--- | :--- | :--- | | 作用物体 | 同一个物体 | 两个不同物体 | | 力的性质 | 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 | 力的效果 | 可以相互抵消,效果为0 | 各自产生效果,不能抵消 |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 合成规则: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力,合力大小等于分力之和;方向相反的力,合力大小等于分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 合力为零 (
F_合 = 0):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合力不为零 (
F_合 ≠ 0):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
- 合力为零 (
-
第二单元:压强和浮力
第九章:压强
-
核心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
-
压力
-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 与重力的区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有时压力由重力产生,但有时不是(如手按图钉)。
-
压强
-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 公式:
p = F / Sp:压强,单位 帕斯卡。F:压力,单位 N。S:受力面积,单位 m²。 (1 Pa = 1 N/m²)
-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 增大压强: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如刀刃、针尖)。
- 减小压强: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如宽书包带、坦克履带)。
-
液体的压强
- 特点:
-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公式:
p = ρgh- 液体密度,单位 kg/m³。
g:9.8 N/kg。h:深度 (从液面到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 m。
- 连通器:
- 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相平。
-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乳牛自动饮水器。
- 特点:
-
大气压强
- 定义: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 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 特点:
-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 测量:
-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标准大气压支持约 760mm 高的水银柱,约等于 013 × 10⁵ Pa。
- 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 与沸点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高压下沸点升高的原理。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规律: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应用:
- 升力: 飞机机翼上表面凸起,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平,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
- 现象: 站在站台安全线外候车;两艘并排的船不能靠得太近。
-
第十章:浮力
-
核心概念: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
-
浮力
-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
- 产生原因: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 (
F_浮 = F_向上 - F_向下)。 - 方向: 竖直向上。
-
阿基米德原理
-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公式:
F_浮 = G_排 = ρ_液 g V_排F_浮:浮力,单位 N。ρ_液:液体密度,单位 kg/m³。V_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 m³。- 注意: 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密度、形状、浸没深度等无关。
-
物体的浮沉条件
- 比较
F_浮与G_物:F_浮 > G_物:上浮 (最终漂浮,F_浮' = G_物)。F_浮 = G_物:悬浮 或 漂浮 (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中任何位置)。F_浮 < G_物:下沉。
- 比较
ρ_物与ρ_液:ρ_物 < ρ_液:上浮 (最终漂浮)。ρ_物 = ρ_液:悬浮。ρ_物 > ρ_液:下沉。
- 比较
-
浮力的应用
- 轮船: 采用空心的方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漂浮时
F_浮 = G_船。 - 潜水艇: 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浸没时,浮力不变。
- 气球和飞艇: 内部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实现升降。
- 密度计: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漂浮在液面上,
F_浮 = G_计,所测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露出部分越多。
- 轮船: 采用空心的方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漂浮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