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题:The Oceans (海洋)
一级分支 1: 地理与分布
- 1 海洋的构成
- 五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 边缘海 vs. 陆间海 (e.g., 地中海)
 
 - 2 关键地理特征
- 大陆架: 浅海区域,陆地延伸部分
 - 大陆坡: 从大陆架陡峭下降的区域
 - 海沟: 最深的部分 (e.g., 马里亚纳海沟)
 - 海脊: 海底山脉,新地壳形成处 (e.g., 大西洋中脊)
 - 深海平原: 广阔、平坦的区域
 
 - 3 海岸线
沙滩、悬崖、峡湾、河口、红树林

 
一级分支 2: 物理与化学特性
- 1 盐度
- 平均盐度: ~3.5%
 - 影响因素: 蒸发、降水、河流入径、海冰形成
 
 - 2 温度
- 表层温度: 受季节和纬度影响 (高纬度低,赤道高)
 - 深层温度: 接近冰点 (0-4°C),常年稳定
 - 温跃层: 温度急剧变化的中间层
 
 - 3 压力
- 随深度增加而急剧增大
 - 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1个大气压
 
 - 4 光照
- 透光层: 有阳光支持光合作用的区域
 - 弱光层: 光线微弱,植物无法生存
 - 无光区: 完全黑暗的区域
 
 - 5 洋流
- 成因: 风力、密度差异、地球自转
 - 类型: 表层暖流、表层寒流、深层流
 - 影响: 调节全球气候、影响天气、海洋生物分布
 
 
一级分支 3: 海洋生物
- 1 生态系统
- 透光带生态系统: 浮游植物 (生产者) -> 浮游动物 -> 小型鱼类 -> 大型捕食者
 -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 不依赖阳光,化能合成 (chemosynthesis) 为基础
 
 - 2 生物分类
- 浮游生物: 随水流漂浮 (e.g.,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 游泳生物: 能自主游泳 (e.g., 鱼、鲸鱼、海豚)
 -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底 (e.g., 海星、螃蟹、珊瑚)
 
 - 3 关键物种
- 浮游植物: 地球上50%氧气的来源
 - 鱼类: 最大生物类群 (e.g., 沙丁鱼、金枪鱼)
 - 海洋哺乳动物: 鲸鱼、海豚、海豹、海牛
 - 无脊椎动物: 珊瑚、水母、章鱼、龙虾
 - 海鸟: 信天翁、企鹅、海鸥
 
 - 4 生物多样性热点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
 
一级分支 4: 人类与海洋的互动
- 1 积极影响与利用
- 食物来源: 渔业、水产养殖
 - 交通运输: 航运、贸易
 - 资源开采: 石油、天然气、矿物质 (锰结核)
 - 旅游与娱乐: 潜水、冲浪、邮轮、观鲸
 - 科学研究: 气候研究、生物探索、地质研究
 - 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波浪能、海上风能
 
 - 2 负面影响与威胁
- 过度捕捞: 导致种群枯竭,破坏食物链
 - 海洋污染
- 塑料污染: 微塑料、垃圾带
 - 化学污染: 石油泄漏、农业径流、工业废水
 - 噪音污染: 干扰海洋动物通讯
 
 - 栖息地破坏
- 珊瑚礁白化
 - 沿海开发、填海造地
 - 底拖网捕鱼
 
 - 气候变化影响
- 海平面上升
 - 海水酸化
 -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一级分支 5: 神话与文化
- 1 神话与传说
- 波塞冬 (希腊海神)
 - 涅柔斯 (希腊海老人)
 - 利维坦 (圣经中的海怪)
 - 奥丁 (北欧主神,也与海洋有关)
 
 - 2 艺术与文学
- 绘画: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 文学: 《老人与海》、《白鲸》
 - 电影: 《海底总动员》、《加勒比海盗》
 
 - 3 原住民文化
- 许多沿海原住民文化将海洋视为生命和精神的中心
 - 传统航海知识、渔业技术和神话传说
 
 
一级分支 6: 保护与未来
- 1 保护措施
- 建立海洋保护区: 限制开发,保护关键生态系统
 - 可持续渔业: 配额制度、禁渔期、选择性捕捞
 - 减少污染: 国际协议 (e.g., 控制塑料)、改进污水处理
 - 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
 
 - 2 挑战与未来展望
- 全球合作: 海洋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 科技创新: 用于监测、清理和保护的新技术
 - 提高公众意识: 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
 - 蓝色经济: 在保护海洋的前提下发展可持续海洋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