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成长型思维心理课,当下最该学吗?

第一部分: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核心概念解析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经过数十年研究提出的革命性概念,它描述了我们对自己能力的基本看法。

成长型思维心理课,当下最该学吗?-图1

两种思维模式的对立

我们要理解与之相对的“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

维度 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对能力的看法 认为人的智力、才能是天生的、固定的,像身高一样无法改变。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来发展和提升。
对挑战的态度 回避挑战,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证明自己“不行”。 拥抱挑战,将挑战看作成长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对障碍的反应 轻易放弃,遇到困难时,会感到沮丧,并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个”。 坚持不懈,将障碍视为需要克服的难题,激发更大的毅力和策略。
对努力的看法 认为努力是无能的表现,有天赋的人 shouldn't need to try hard. 认为努力是通往精通的必经之路,是让大脑变得更强的关键。
对批评/反馈 忽视或抗拒负面反馈,认为批评是对个人能力的攻击。 欢迎并寻求有建设性的反馈,将反馈视为改进和学习的宝贵信息。
对他人成功的态度 感到威胁,把他人的成功看作是对自己的否定。 从他人成功中获得启发,将他人的成功视为学习榜样和激励。

  • 固定型思维者证明自己,他们不断寻求证明自己聪明的机会,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
  • 成长型思维者提升自己,他们不断寻求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怕犯错,因为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一堂“成长型思维心理课”会包含什么?—— 课程大纲设计

一堂完整的成长型思维心理课,通常会遵循“认知-理解-实践-内化”的路径。

破冰与认知—— 思维模式决定人生

  • 活动: 思维模式小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更偏向哪种思维模式。
  • 核心概念引入:
    • 什么是思维模式?
    • 德韦克教授的“大脑像肌肉”的比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学习和挑战变得更强大、更密集。
    • 播放TED演讲或相关纪录片片段,直观展示思维模式的力量。
  • 目标: 打破固有认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和改变动机。

深度解析—— 拆解成长型思维的四大支柱

这是课程的核心,会深入探讨成长型思维的具体表现。

  • 拥抱“ yet ”的力量

    • 核心理念: 将“我做不到”替换为“我做不到”。
    • 实践: 练习在日常对话中加入“yet”。“我不会解这道题” -> “我不会解这道题,但我可以学”。
    • 意义: “yet”这个小小的词,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门,暗示了当前状态是暂时的、可变的。
  • 将“失败”重新定义为“数据”

    • 核心理念: 失败不是对你能力的最终审判,而是告诉你“这个方法行不通”的宝贵数据。
    • 活动: “失败故事分享会”,分享一个从失败中学到重要教训的经历。
    • 练习: 当遇到挫折时,问自己:“这次失败教会了我什么?下次我可以尝试什么不同的方法?”
  • 珍视“过程”而非“结果”

    • 核心理念: 赞美努力、策略、专注和坚韧,而不是仅仅赞美天赋和分数。
    • 语言练习:
      • 错误示范: “你真聪明!”
      • 正确示范: “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的复习方法很有效!” / “虽然这道题很难,但你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解法,这种毅力非常棒!”
    • 目标: 建立一种关注成长和进步的文化,而不是唯结果论。
  • 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

    • 核心理念: 把他人的成功看作一个“信息源”,而不是一个“威胁源”。
    • 练习: 当看到同学或同事成功时,试着去分析:“他/她做了什么才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有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借鉴的?”
    • 心态转变: 从“为什么不是我?”转变为“我如何也能做到?”

实践与演练—— 将思维融入日常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落地。

  • 挑战日记: 鼓励学员记录每周遇到的挑战、自己的感受、采取的行动以及学到了什么。
  • “英雄之旅”分析: 分析名人(如爱迪生、J.K.罗琳、乔丹)的传记,找出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是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的。
  • 角色扮演: 模拟场景,如考试失利、项目被拒、被批评等,练习用成长型思维的语言和心态进行回应。
  • 建立“成长型思维”支持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鼓励,分享进步,共同面对困难。

巩固与内化—— 成为终身成长者

  • 识别“固定型思维”的声音: 学会觉察自己脑海中那个“你不行”、“放弃吧”的声音。
  • 与“固定型思维”的“伙伴”对话: 当那个声音出现时,不是压制它,而是像一个朋友一样和它对话,问它:“你为什么这么想?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吗?”
  •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设定一个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步骤,专注于每一步的努力和进步。

第三部分:成长型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教育领域: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怕犯错,享受学习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
  • 职场领域: 帮助员工拥抱变化,勇于承担责任,从失败中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和领导力。
  • 个人发展: 帮助个人克服拖延,学习新技能(如编程、乐器、外语),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人突破。
  • 亲子关系: 父母运用成长型思维养育孩子,能培养出更具韧性、更自信、热爱学习的下一代。

第四部分: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误区:成长型思维就是“积极思考”或“盲目乐观”。

    • 真相: 成长型思维不是无视困难或否认现实的残酷,它是在承认现实困难的基础上,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去应对和改变,它是一种基于现实的乐观主义
  2. 误区:成长型思维意味着“我可以做成任何事”。

    • 真相: 成长型思维不等于“万能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局限,它的核心是“在你能做的领域里,做到最好”,你可能永远成不了篮球界的乔丹,但通过努力,你可以成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佳球员。
  3. 误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 真相: 成长型思维强调努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它还需要有效的策略明智的帮助,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成长型思维者会懂得调整策略,寻求新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心理课的终极价值

这堂课教的不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元能力”——即改变自己能力的能力

它赋予你一种掌控感,让你相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你都不是一个无助的旁观者,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塑造未来的积极参与者。

成长型思维会让你活成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