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思维课:导论
课程目标:

- 觉察:识别我们日常思维中的“陷阱”和“盲点”。
- 拓展: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发现新的可能性。
- 强化: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我们的大脑,让思维更清晰、更有力。
课程形式:
- 每日一课:每天一个核心思维工具或概念。
- 核心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个工具。
- 生活实例:展示这个工具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
- 今日练习:给你一个具体的练习任务,让你立刻上手。
- 思考题:一个开放性问题,供你深入探索。
今日课程:第一课 - 第一性原理
核心讲解
我们大多数时候做决策,都不是从“最根本”出发的,而是通过“类比”或“参照”,我们看看别人怎么做,或者过去怎么做,然后我们就跟着做,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比较性思维”或“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对立面。
而“第一性原理”,是一种回归事物最基本、最核心、不可再分的真理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你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离掉所有表象、假设和传统做法,直到你触达那个最坚实的“内核”,从那个内核出发,重新构建你的解决方案。
- 比较性思维: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
- 第一性原理思维:这件事最根本的要素是什么?基于这些要素,我能不能做得更好、成本更低、更有效率?
生活实例
埃隆·马斯克与火箭 在SpaceX早期,马斯克发现一枚火箭的成本非常高昂(约6000万美元),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通过“买二手火箭”或“优化制造流程”来降低成本(这是比较性思维),他问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制造一枚火箭到底需要什么?”
他得出的“第一性原理”是:火箭的原料是铝、钛、铜、碳纤维等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商品市场上的成本非常低(大约是火箭总价的2%),那么高昂的成本来自哪里?来自制造、组装和供应链。
基于这个认知,他决定自己造火箭,并优化所有流程,最终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了数倍,颠覆了整个航天产业。
你想换工作
- 比较性思维:“我的朋友A去了互联网大厂,朋友B去了国企,他们都说我应该也去试试。” 你在用别人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 第一性原理思维:“我换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追求更高的薪水?更稳定的生活?更大的成长空间?还是更感兴趣的工作内容?我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哪些工作能最大化我的优势,并满足我的核心需求?” 你在用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观和需求来指导决策。
今日练习
练习:重新定义你的“早餐”
- 列出你常吃的早餐:面包+牛奶、包子+豆浆、麦片、煎蛋等。
- 应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剥离”:
- 吃早餐的最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不是为了“吃面包”这个动作本身,而是为了……)
-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提示:能量、营养、水分、便捷性……)
- “面包”或“包子”是实现这些核心要素的唯一方式吗?
- 基于“核心要素”重新构建:
- 除了传统的早餐,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提供同样的核心要素?
- 一根香蕉+一把坚果+一杯水?或者一碗燕麦粥+一个鸡蛋?甚至,前一晚准备好的一份混合沙拉?
任务: 尝试用第一性原理,为你今天要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如何规划今晚的休闲时间”)重新设计一个方案。
思考题
在你的工作或学习中,有没有一个你觉得“一直就是这样,没办法改变”的流程或规则?尝试用第一性原理去分析一下,它的“第一性”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从那个最根本的层面去优化或颠覆它?
明日课程预告:第二课 - 二阶思维
明天,我们将学习一个能帮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工具,敬请期待!
坚持练习是关键。 每天花5分钟思考一下今天的内容,你的思维肌肉会一天天变得更强大,祝你思维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