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思维训练借图形启智,析结构、探规律,于点线面间锤炼逻辑,助孩子突破
奥数思维训练——图形篇
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图形是极具魅力且充满挑战的一部分,它不仅直观地展现了各种数学关系,还能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奥数中的图形问题训练,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几何学的奥秘,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将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各类常见的奥数图形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基本概念与性质回顾
(一)平面图形基础
图形名称 | 定义 | 主要性质 | 周长公式 | 面积公式 |
---|---|---|---|---|
三角形 | 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封闭图形 | 内角和为180°;具有稳定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 C = a + b + c(a、b、c分别为三边长度) | S = (底×高)/2 |
矩形 |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 对边相等且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 C = 2(l + w)(l为长,w为宽) | S = l×w |
正方形 | 特殊的矩形,四条边都相等 | 兼具矩形的所有性质,且四边相等 | C = 4a(a为边长) | S = a² |
圆形 | 平面上到定点(圆心)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 | 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圆周率π≈3.14 | C = 2πr = πd(r为半径,d为直径) | S = πr² |
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是我们解决更复杂图形问题的基石,在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时,常常将其分割成若干个规则图形来计算。
(二)立体图形简介
除了平面图形,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以长方体为例,其表面积S=(ab+ah+bh)×2(a、b、h分别为长、宽、高),体积V=abh,了解这些公式有助于我们在涉及三维空间的问题中找到答案。
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一)图形计数类要求我们准确计算出给定图形中某种特定元素的个数,比如三角形、线段或者角的数量,关键在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计数,避免重复或遗漏,在一个复杂的多边形中数三角形个数时,可以先固定一个顶点,然后依次与其他顶点组合形成不同的三角形,再逐步扩展范围。
示例: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此处可插入一个简单的包含多个小三角形的大三角形示意图] 解答:我们先从最小的单个三角形开始数起,然后看由两个小三角形组成的较大三角形有几个,依此类推,假设图中有n个小三角形,那么总共的三角形数量就是各个层次三角形数量的总和。
(二)图形拼接与分割类
此类问题涉及到将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或者用多个图形拼接成一个新的图形,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考虑图形之间的契合度和对称性等因素,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就需要思考如何排列才能使边长合理搭配。
示例: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解答:有两种拼法,一种是四个正方形排成一排,形成一个狭长的大正方形;另一种是将它们两两相对放置,形成一个较为方正的大正方形。
(三)图形面积与周长变化类
当图形发生变形时,其面积和周长也会相应改变,我们要掌握在这种动态过程中保持不变量的规律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一定的长度,宽减少相应的长度后,虽然形状改变了,但有时面积可能保持不变,这时就需要建立方程来求解相关参数。
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减少3厘米后,变成一个正方形,且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设原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宽为y厘米,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x + 5 = y 3
(x + 5)(y 3) xy = 20
解这个方程组即可得到原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而求出面积。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且BD:DC=2:1,E是AD上的一点,若AE:ED=3:1,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求三角形BDE的面积。
[插入相应的三角形ABC及点D、E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因为BD:DC=2:1,所以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DC的面积比也是2:1,又因为AE:ED=3:1,所以在三角形ABD中,三角形BDE与三角形ABE的面积比为1:3,先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再进一步求出三角形BDE的面积。 解答:由于BD:DC=2:1,则三角形ABD的面积占三角形ABC面积的2/(2+1)=2/3,即60×2/3=40平方厘米,又因为AE:ED=3:1,所以三角形BDE的面积占三角形ABD面积的1/(3+1)=1/4,即40×1/4=10平方厘米,答:三角形BDE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例题2:有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为5厘米,里面装有深8厘米的水,现将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π取3.14)
分析:首先计算出圆锥形铁块的体积,这个体积等于放入水中后水增加的体积,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可以求出水面上升的高度。 解答:圆锥形铁块的体积V₁=(1/3)×π×3²×10=(1/3)×3.14×9×10=94.2立方厘米,设水面上升了h厘米,则增加的水的体积V₂=π×5²×h=3.14×25×h,因为V₁=V₂,所以94.2=3.14×25×h,解得h=94.2÷(3.14×25)=1.2厘米,答:水面会上升1.2厘米。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底×高)/2,当它们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36÷2=18平方分米。
问题2:用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框架,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解答: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铁丝的长度,正方形周长C=4×6=24厘米,再用这根铁丝围成等边三角形,其周长也是24厘米,而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所以边长为24÷3=8厘米。
通过对奥数思维训练中图形知识的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享受数学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