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维导图可从多方面展开:如海的构成(海水、海底等)、海洋生态
大海的思维导图
大海的定义与范畴
分类方式 | |
---|---|
按地理位置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各大洋在面积、深度、水温、盐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
按海域性质 | 陆间海(如地中海,被大陆环绕,海水交换相对受限,盐度较高)、内海(如渤海,深入大陆内部,受河流等影响大)、边缘海(如北海,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联系较密切)等。 |
大海的物理特性
(一)温度
- 垂直分布:表层水温随纬度、季节变化明显,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夏季表层水温普遍高于冬季,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逐渐降低,在深海区域水温趋于稳定,接近 0 4℃。
- 水平分布:同一海区,暖流经过处水温升高,寒流经过处水温降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而秘鲁沿岸因寒流影响,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
(二)盐度
- 影响因素: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河水注入及洋流等因素影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区域,盐度较低,如赤道附近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区域,盐度较高,如副热带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的海区,盐度会降低,如河口地区。
- 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世界盐度最高海区在红海,因地处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且河流注入少;最低海区在波罗的海,受大量淡水河流注入及纬度较高蒸发弱影响。
(三)密度
- 由温度、盐度和深度共同决定,盐度越高、温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大,表层海水密度差异会导致水体流动,形成海洋环流,深层海水由于高压和低温,密度较大且相对稳定。
大海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种类
-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如硅藻、绿藻等)和浮游动物(如磷虾、桡足类等),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进而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 鱼类:种类繁多,习性各异,按栖息水层分,有上层鱼(如鲱鱼、鲭鱼等,多以浮游生物为食)、中层鱼(如鳕鱼等)和底层鱼(如比目鱼等,多以底栖生物为食),按生活环境分,有淡水鱼(如鲤鱼在河口地区可生存)和海水鱼。
- 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须鲸以浮游生物为食,齿鲸以鱼类等为食)、海豚(聪明伶俐,以鱼类、乌贼等为食)、海豹(生活在寒冷海区,以鱼类为食)等,它们具有发达的大脑和适应海洋生活的生理特征,如鲸的肺和喷水孔结构。
- 海洋爬行动物和鸟类:海洋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它们会在沙滩上产卵,海洋鸟类众多,如信天翁、海鸥等,有的以鱼类为食,有的捡食海面漂浮食物。
(二)生态关系
- 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浮游植物为起点,形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大型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成复杂食物网,一种生物数量变化会引起连锁反应,如过度捕捞大型鱼类会导致小型鱼类数量激增,进而影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数量。
- 共生关系:如小丑鱼与海葵共生,小丑鱼生活在海葵触手间,受海葵保护,同时为海葵带来食物残渣;某些藻类与贝类共生,藻类为贝类提供氧气和养料,贝类为藻类提供栖息场所。
大海的地质背景
(一)海底地形
-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地势较平坦,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资源丰富,是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重要产区,也是渔业资源集中区域。
- 大陆坡:从大陆架向外较陡的斜坡,水深急剧增加,沉积物搬运和堆积作用活跃。
- 大洋中脊:贯穿世界各大洋的巨型海底山脉,是板块张裂边界,有火山活动和岩浆喷发,形成新洋壳,这里也是热液矿床分布区,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 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如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带,地质活动强烈,常伴有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二)海洋资源
资源类型 | |
---|---|
矿产资源 | 除上述提到的石油、天然气、热液矿床外,还有锰结核(富含锰、铁、镍等多种金属,主要分布在深海平原),是未来重要的金属资源储备。 |
水资源 | 海水淡化技术可获取淡水资源,缓解陆地水资源短缺问题。 |
生物资源 | 提供丰富渔业资源,同时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药用、工业用等价值,如海带可用于提取碘等物质。 |
大海与人类的关系
(一)经济价值
- 渔业:是人类重要食物来源,全球众多人口依赖渔业生产,除了直接捕捞食用鱼,还有渔业加工产业,如制作鱼罐头、鱼干、鱼油等。
- 盐业:通过海水晒盐获取食盐,用于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等,我国沿海有众多盐场,如长芦盐场是世界著名盐场。
- 航运:大海是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大型货轮、油轮、集装箱船等穿梭往来,运输各类货物,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港口城市因航运兴起,带动经济发展。
- 能源开发: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开采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能源;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也在逐步开发利用,有望缓解能源危机。
(二)科研价值
- 海洋是地球科学研究重要领域,通过对海水成分、温度、盐度等研究,了解地球气候变化规律,海洋生物基因研究可为生物工程、医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资源,对海底地质构造探索有助于揭示板块运动奥秘和地球演化历程。
(三)环境影响
- 大海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通过海水蒸发和洋流运动,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但人类活动也给大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海洋污染,塑料垃圾危害海洋生物生存;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石油泄漏等事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 解答:海水呈咸味是因为含有大量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还有氯化镁、硫酸镁等,这些盐类物质来源广泛,一方面是岩石风化后释放的矿物质随河流汇入海洋;另一方面是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带来大量矿物质,在海洋长期循环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积累,使得海水变咸。
问题 2: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解答:一是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塑料等垃圾入海;二是合理捕捞,遵守渔业捕捞规定,实施休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