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定势 教案

思维定势》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及过程。

《突破思维定势》教案

思维定势 教案-图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思维定势的概念、特点及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思维定势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 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敏锐地察觉思维定势并成功突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趣味谜语引入:“什么东西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谜底:乌龟)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部分同学一开始都能想到一些常见的答案,而很难立刻想到乌龟这个相对不那么常规的答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思维定势。

(二)思维定势的概念与特点(10 分钟)

  1. 概念讲解
    • 思维定势:指人们在长期的思維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它使人们倾向于按照既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易于从其他角度思考。
    • 举例说明:比如鱼生活在水里,这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当我们看到鱼在陆地上蹦跳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觉得奇怪或认为鱼很快就会死,这就是思维定势在起作用,我们习惯了鱼在水里的生活环境,而难以快速接受鱼在陆地上的特殊情况。
  2. 特点分析
    • 普遍性: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思维定势,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
    • 惯性: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会自动地按照这种定势去思考,很难改变。
    • 双重性:在一定范围内,思维定势有助于我们快速解决常见问题,提高效率;但在某些需要创新和突破的情况下,它会限制我们的思维,阻碍新解决方案的产生。

(三)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15 分钟)

  1. 权威定势
    • 定义:对权威人士或权威观点盲目崇拜和相信,不敢质疑。
    • 案例:在科学史上,曾经有很长时间人们坚信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观点,直到伽利略通过实验才推翻了这一错误论断,这表明权威定势可能会束缚人们对真理的探索。
    • 小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权威定势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如对某些著名专家观点的全盘接受等。
  2. 从众定势
    • 定义: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或观点,而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
    • 案例:在一个会议上,大家都倾向于赞同某个方案,即使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也可能因为害怕被孤立而选择沉默,比如在时尚潮流中,很多人会盲目跟风购买流行服饰,而不考虑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从众定势下的行为表现,然后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3. 经验定势
    • 定义: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问题的新变化或特殊性。
    • 案例:一位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过去成功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这种方法逐渐不再适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说明经验定势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成为创新的障碍。
    • 自我反思: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经验定势而犯错或错过好机会的经历,并进行分享。

(四)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20 分钟)

  1. 质疑反思法
    • 引导学生学会对权威、传统观念和自己的固有认知提出质疑,在学习数学定理时,鼓励学生思考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否可以改变,上文归纳是否仍然成立。
    • 实例演示:给出一个数学题目,让学生先用常规方法解答,然后引导他们尝试从不同角度质疑题目条件,探索新的解法。
  2. 发散思维法
    • 介绍发散思维的概念,即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 头脑风暴活动: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实用的小发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意,不考虑想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只注重数量和多样性,然后小组讨论并对创意进行分类和筛选,找出有价值的想法。
  3. 逆向思维法
    • 讲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即与传统思维方向相反的思考方式,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同伴落水时,其他孩子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却想到让水离开人,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运用。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给出一个案例,如“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利润”,让学生先从常规角度思考,然后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寻找解决方案,如从降低其他方面的损耗、优化产品结构等角度入手。

(五)课堂归纳(5 分钟)

  1. 回顾思维定势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以及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2. 强调突破思维定势对于个人创新、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中积极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挑战传统和权威。

(六)课后作业(2 分钟)

  1. 观察身边存在的思维定势现象,并尝试用所学方法突破其中的一种,写一篇心得体会。
  2. 阅读一本关于创新思维的书籍,如《创新者的窘境》,并撰写读书笔记。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小组讨论道具(如纸条、卡片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维定势的存在和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问题与解答

问题 1:思维定势一定是不好的吗?

答:思维定势具有双重性,在一定范围内,它是有益的,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处理常见事务,提高行动效率,比如我们早上起床后按照固定的流程洗漱、穿衣、吃早餐,这些习惯都是思维定势的体现,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有条不紊,在专业领域,思维定势也有助于传承经验和知识,像医生在诊断常见疾病时,依据以往的经验和典型的症状表现(这是一种思维定势),能够快速做出初步判断,节省诊断时间,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或需要创新的时候,思维定势就会限制我们的思维,阻碍我们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思维定势一定是不好的,要看具体的情境和需求。

问题 2:如何在生活中培养突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答: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轻易满足于表面的答案,当看到一种新奇的科技产品时,不要只是会使用,还要去探究它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思考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经常进行头脑风暴练习,可以和朋友、家人一起针对某个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想法,无论这些想法多么离奇,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评价想法的好坏,重点是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在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后,尝试从作者、导演、反派角色等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这有助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非常重要,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有所不同,通过跨界学习可以拓宽视野,为突破思维定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要勇于实践新的想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