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形象思维不包括

思维不包括抽象逻辑思维、概念思维等。

详解

形象思维不包括-图1

形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一)定义

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载体的思维形式,它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思维活动,画家在创作一幅风景画时,脑海中浮现出山川、河流、树木等具体的形象,并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组合、加工来表达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理解和情感,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体现。

(二)特点

  1. 直观性:形象思维直接依赖于具体的感性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当我们想象一首优美的乐曲时,脑海中会浮现出音符跳动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旋律节奏,这是基于听觉形象的直观感受。
  2. 形象性:始终围绕形象展开,通过对形象的描绘、修饰、重组等操作来进行思维,作家在创作小说时,会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外貌、性格到行为举止,都是通过形象来构建故事和传达思想。
  3. 情感性:形象思维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当人们看到一幅感人的绘画作品时,会被其中所描绘的形象所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将情感融入到形象之中,使人们在感受形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相应的情感。
  4. 创造性:它可以突破常规,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形象组合,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形象,就是创作者通过想象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从未在现实中存在过的形象,这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创造性。

形象思维不包括的思维方式

(一)抽象逻辑思维

  1. 定义与特点
    • 定义: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的思维活动,它抛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数学家在研究数学定理时,会运用数字、符号、公式等抽象元素进行逻辑推导,从已知的公理和定义出发,通过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新的上文归纳,这就是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
    • 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它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层面,揭示事物之间的普遍规律,但同时也相对脱离了具体的形象,更注重逻辑关系的构建和演绎。
  2. 与形象思维的区别
    • 思维载体:形象思维的载体是具体的形象,而抽象逻辑思维的载体是抽象的概念,形象思维中我们用苹果这个具体形象来代表一种水果,而在抽象逻辑思维中,我们会用“水果”这个抽象概念来涵盖苹果、香蕉、橙子等所有具有共同特征的果实。
    • 思维过程: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等操作来展开思维,过程较为灵活、富有情感色彩;抽象逻辑思维则强调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论证,过程相对严谨、理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抽象逻辑思维会按照既定的公式和推理规则逐步求解,而形象思维可能会通过构建一些与问题相关的图形或场景来辅助思考,但这种思考方式不如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具有严格的逻辑性。

(二)动作思维

  1. 定义与特点
    • 定义: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式,它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思维与动作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幼儿在学习爬行、走路、抓握等动作时,就是在不断地通过动作尝试来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主要体现在如何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实现目标,这就是动作思维的典型表现。
    • 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思维的过程直接体现在动作之中,往往是边做边想,动作停止,思维也就相应地停止了,而且动作思维通常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产生的,与实际的操作对象和环境密切相关。
  2. 与形象思维的区别
    • 思维凭借物:形象思维凭借的是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而动作思维凭借的是实际的身体动作,当我们想象如何驾驶一架飞机时,形象思维会让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飞机的驾驶舱、仪表盘、操纵杆等形象,并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操作想象来理解驾驶过程;而动作思维则是在实际驾驶飞机时,通过手脚的具体动作来操控飞机,思维完全围绕着动作展开。
    • 思维目的:形象思维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创造、欣赏或理解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而动作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具体的任务或解决实际的问题,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时运用的是形象思维,目的是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而工人在操作机器进行生产时,主要运用动作思维,目的是按照工艺流程完成产品的制造。

形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与其他思维的关系

(一)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起着核心作用,画家、雕塑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其提炼、加工后呈现在作品中,他们运用形象思维来构思画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姿态等,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形象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梵高的《向日葵》,他通过对向日葵鲜艳的色彩、饱满的花瓣等形象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观众在欣赏画作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情感,这就是形象思维在绘画艺术中的成功运用。

(二)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文学创作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作家在创作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时,会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和思想,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经典形象,从他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到内心的挣扎,都通过形象思维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孔乙己站在咸亨酒店柜台前的样子,感受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悲剧命运,从而引发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

(三)与其他思维的协同作用

虽然形象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但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它往往与抽象逻辑思维、动作思维等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首先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等积累大量的形象资料(形象思维),然后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科学理论,最后再通过实验操作(动作思维)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教练会先通过示范动作(动作思维)让学员建立直观的印象,同时讲解动作的原理和要点(抽象逻辑思维),学员则通过观察教练的示范形象(形象思维)并模仿练习(动作思维)来掌握运动技能。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1. 如何在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 解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留意其形状、颜色、细节等特征,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记忆,这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电影等,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分析其是如何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这有助于提升对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行一些与形象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手工制作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形象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玩一些益智游戏,如拼图、积木等,这些游戏需要对形状、空间等形象进行认知和操作,也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各自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
    • 解答:形象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直观的视角和丰富的灵感,对于一些涉及空间关系、形象设计、创意构思等问题,形象思维能够快速地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关的形象模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找到解决方案,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构思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布局等,通过想象建筑建成后的样子来确定设计方案。
    • 抽象逻辑思维的优势在于其严谨性和普遍性,对于需要精确推理、分析因果关系、归纳规律等问题,抽象逻辑思维能够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手段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层面,得出准确的上文归纳,在解决数学难题、制定科学理论等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发挥着关键作用。
    • 在选择思维方式时,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来决定,如果问题是关于具体的形象、空间、创意等方面的,如设计一个广告海报、规划一个花园景观等,可优先考虑运用形象思维;如果问题是涉及逻辑关系、原理分析、规律归纳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如研究物理定律、解决数学证明题等,则应主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常常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思维方式 优势 适用问题类型
形象思维 直观视角、丰富灵感、利于创意构思 空间关系、形象设计、创意类问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