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三年级数学知识体系

万以内的加减法
- 核心: 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理解“满十进一”和“退一当十”的算理。
- 口算与估算
- 方法: 拆分、凑整
- 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 (e.g., 350 + 450)
-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e.g., 580 - 340)
- 估算 (e.g., 398 + 204 ≈ 400 + 200 = 600)
- 笔算(竖式)
- 不进位加法 / 不退位减法
- 关键: 相同数位对齐。
- 进位加法
- 关键: 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退位减法
- 关键: 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 连续进位加法 / 连续退位减法
- 注意: 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 不进位加法 / 不退位减法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总数、求部分数、求相差数。
- 策略: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表内乘除法 (复习与深化)
- 核心: 熟记乘法口诀,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 乘法
- 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各部分名称: 因数 × 因数 = 积
- 口诀: 熟练背诵,并能灵活运用(如“七八五十六”可以想 7×8=56,也可以想 8×7=56)。
- 解决问题: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
- 除法
- 意义:
-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 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 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余数
- 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余数
- 余数: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解决问题:
- 平均分问题。
- 包含问题。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除法)。
- 意义:
测量
- 核心: 建立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量感,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 长度单位
- 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 进率:
- 1厘米 = 10毫米
-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 1米 = 10分米 = 100厘米 = 1000毫米
- 1千米 = 1000米
- 应用: 估计和测量物体的长度、距离。
- 质量单位
- 单位: 克、千克、吨
- 进率:
- 1千克 = 1000克
- 1吨 = 1000千克
- 应用: 估计和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量)。
时、分、秒
- 核心: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 时间单位
- 单位: 时、分、秒
- 进率:
- 1时 = 60分
- 1分 = 60秒
- 计算经过时间
- 方法:
- 数钟面格子(大格、小格)。
- 列竖式计算(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分段计算(先算几小时,再算几分)。
- 方法: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或经过时间。
倍的认识
- 核心: 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 倍的意义
- 定义: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 关系式: 倍数 = 几倍数 ÷ 一倍数
- 倍数问题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用 乘法:一倍数 × 倍数 = 几倍数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用 除法:几倍数 ÷ 一倍数 = 倍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 用 除法:几倍数 ÷ 倍数 = 一倍数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解决问题
- 策略: 找准“一倍数”和“几倍数”,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
多位数乘一位数
- 核心: 掌握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理解算理。
- 口算
- 方法: 拆分法 (e.g., 12 × 3 = (10+2) × 3 = 30 + 6 = 36)
- 笔算
- 不进位乘法
- 关键: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 进位乘法
- 关键: 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0的乘法
- 关键: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不进位乘法
- 估算
- 方法: 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总价、求总产量、求总人数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
- 核心: 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四边形
- 特征: 有四条直边,四个角。
- 长方形
- 特征: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 计算公式: 周长 = (长 + 宽) × 2
- 正方形
- 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计算公式: 周长 = 边长 × 4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周长、已知周长求边长。
- 策略: 分析题目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还是正方形的周长,选择正确的公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三年级数学知识体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 核心: 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理解算理,掌握验算方法。
- 口算与估算
- 方法: 表内除法、想乘法算除法。
- 估算: 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
- 笔算(竖式)
- 基本方法: 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
- 类型:
-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
-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 中间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末尾有0的除法: 可以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末尾添上相应的0。
- 验算
- 方法: 商 × 除数 = 被除数 ... 余数
- 特殊情况: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平均分、求包含数。
- 策略: 分析题意,选择正确的除法运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 核心: 掌握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分步乘法”的算理。
- 口算
- 方法: 拆分法 (e.g., 14 × 12 = 14 × 10 + 14 × 2 = 140 + 28 = 168)
- 笔算(竖式)
- 关键步骤:
- 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 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关键步骤: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总价、求总面积等。
- 策略: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等基本数量关系。
面积
- 核心: 建立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方法。
- 面积和面积单位
-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 面积单位:
- 平方厘米 (cm²):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 平方分米 (dm²):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 平方米 (m²): 边长1米的正方形。
- 进率:
-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长方形面积: 面积 = 长 × 宽
- 正方形面积: 面积 = 边长 × 边长
- 解决问题
- 类型: 求面积、已知面积求边长。
- 区别: 周长是长度,单位是米、分米等;面积是大小,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年、月、日
- 核心: 掌握时间单位及其关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时间单位
- 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 关系:
- 1年 = 12个月
- 大月(31天): 1、3、5、7、8、10、月 (7个)
- 小月(30天): 4、6、9、11月 (4个)
- 平年2月: 28天
- 闰年2月: 29天
- 平年与闰年
- 判断方法: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 计算经过天数
- 方法: 可以分段计算,或者用结束日期 - 开始日期。
小数的初步认识
- 核心: 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并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 小数的读写
- 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 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再点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的每一位数字。
- 小数的意义
- 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 一位小数: 表示十分之几 (e.g., 0.3 = 3/10)
- 两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 (e.g., 0.05 = 5/100)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方法: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就大;... 以此类推。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 方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 核心: 学习有序思考,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搭配方案。
- 简单的排列组合
- 原则: 不重复、不遗漏。
- 方法:
- 固定法: 先固定一个元素,再搭配其他元素。
- 连线法: 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元素。
- 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法,第一类有m1种,第二类有m2种... 那么总共有 m1 × m2 × ... 种方法。
- 解决问题
- 类型: 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数字的组合路线等。
- 策略: 画图或列表,做到有序思考。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课前预习: 学习新单元前,先看思维导图,了解本单元要学什么,重点是什么。
- 课上笔记: 跟着老师的讲解,在思维导图的相应分支上补充笔记、例题和错题。
- 课后复习: 每天或每周复习时,看着思维导图,回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方法,把“想不起来的”或“不熟练的”作为重点复习对象。
- 考前梳理: 考前用思维导图快速回顾整个学期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