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卖油翁

基本信息
- 出处:欧阳修《归田录》
- 作者: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体裁:文言文,笔记小说
- 时代背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市民文化兴起。
故事情节 (起因、经过、结果)
-
起因:陈尧咨善射,自矜
- 地点:家圃 (自家的菜园)
- 人物:陈尧咨 (主角,箭术高超) & 卖油翁 (旁观者)
- 事件开端:陈尧咨在园中射箭,十中八九,技艺精湛,表现出骄傲自满的神情。
-
经过:卖油翁评箭,陈尧咨怒而质问
- 转折点:卖油翁看到后,只是微微点头,评价道:“无他,但手熟尔。” (没什么别的,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 冲突升级:陈尧咨听后大怒,认为卖油翁轻视他,质问其身份和原因。
- 高潮与解决:卖油翁不卑不亢,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用油勺从钱孔中把油倒入葫芦,而铜钱上没有沾上一滴油。
- 点明主旨:陈尧钦看后,心服口服,笑着让卖油翁离开,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
结果:陈尧钦心服口服
- 态度转变:从“自矜” (骄傲自满) 到“笑而遣之” (笑着让他离开)。
- 主旨呼应:两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印证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主要人物分析
| 人物 | 性格特点 | 具体表现 | 象征意义 |
|---|---|---|---|
| 陈尧咨 | 骄傲自矜:射箭后“自矜”,显示其自负。 2. 知错能改:在被卖油翁演示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由怒转笑。 |
“公亦以此自矜”、“忿然”、“笑而遣之” | 代表了拥有一技之长但容易骄傲自满的人。 |
| 卖油翁 | 沉着冷静:面对陈尧咨的精湛箭术,只是“睨之”、“微颔之”。 2. 谦逊朴实:认为自己“亦无他”,不夸耀自己的技艺。 3. 智慧深刻:用“酌油”的实践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手熟”的道理,说话朴实却充满哲理。 |
“睨之”、“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徐以杓酌油沥之” | 代表了拥有高超技艺却不张扬,懂得生活哲理的普通人。 |
核心主旨
-
中心思想:熟能生巧
- 含义:无论做什么事,只要长期坚持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取得成功。
-
哲理启示
- 戒骄戒躁:即使有专长,也不能骄傲自满,应保持谦虚的态度。
- 实践出真知:道理不仅要说出来,更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卖油翁的演示比任何说教都有力。
- 平凡见伟大:高深的道理往往蕴含在最朴素的生活实践中,卖油翁虽是普通人,却蕴含着大智慧。
- 态度决定高度:面对他人的长处,应虚心学习,而非嫉妒或轻视。
写作特色
-
对比手法:
- 人物对比:陈尧咨的“骄傲自矜”与卖油翁的“谦逊朴实”形成鲜明对比。
- 技艺对比:射箭的宏大场面与酌油的细微动作形成对比,突出了“手熟”的共同本质。
-
语言精炼,叙事生动:
- 通过“睨之”、“微颔之”、“忿然”、“笑而遣之”等寥寥数语,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和性格变化。
- 故事情节完整,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结构清晰。
-
以小见大,寓理于事:
通过一个“酌油”的小故事,深刻阐述了“熟能生巧”的人生大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重点词语与句子
-
重点实词:
- 善:擅长 (陈康肃公善射)
- 自矜:自夸、骄傲自满 (公亦以此自矜)
- 睨:斜着眼看,表示不在意的样子 (但微颔之)
- 颔:点头 (但微颔之)
- 忿然:气愤的样子 (康肃忿然曰)
- 徐:慢慢地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沥:滴下 (徐以杓酌油沥之)
-
重点虚词:
- 但:只,(无他,但手熟尔)
- 尔:同“耳”,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中心句:
- “无他,但手熟尔。” /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作用:是全文的文眼,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熟能生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