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 全景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一模块:现代文阅读(一)——散文与新闻
核心: 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鉴赏与分析的方法。
1 单元一:现代散文(写人记事)
- 文体特征:
- 形散神聚: 选材自由,但中心思想明确。
- 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叙事、描写直接或间接地抒发情感。
- 细节描写: 捕捉典型细节,塑造人物,渲染气氛。
- 语言优美: 富有文采,善用修辞。
- 鉴赏要点:
- 梳理线索: 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 分析形象: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 品味语言: 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 探究主旨: 理解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情感、观点和思考。
- 核心篇目: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 体裁: 词,诗歌。
- 回忆青年时期的革命生活,抒发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 体裁: 杂文,悼念性散文。
- 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进步青年,控诉反动政府的暴行,激励后人。
- 核心情感: 悲愤、沉痛、不屈。
- 名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小狗包弟》 (巴金)
- 体裁: 回忆性散文。
- 通过讲述自己被迫将爱犬包弟送走的故事,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懦弱与愧疚,呼吁忏悔与良知。
- 主题: 人性的反思、良知的觉醒。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 体裁: 写人记事散文。
- 通过描写梁启超先生一次精彩的演讲,展现其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
- 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 单元二:新闻报告文学
- 文体特征:
- 新闻: 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倒金字塔”结构)。
- 报告文学: 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更具感染力。
- 鉴赏要点:
- 新闻: 提取“5W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分析标题、导语、主体结构。
- 报告文学: 关注人物塑造、场景描写、情感抒发,理解其社会意义和思想深度。
- 核心篇目:
- 《别了,“不列颠尼亚”》
- 体裁: 新闻特写。
- 记录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
- 特点: 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多个场景,庄重而自豪。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 体裁: 新闻特写(反战题材)。
- 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打破“新闻”的常规,以平静而克制的笔触,控诉纳粹的罪行,反思历史。
- 特点: “以乐景写哀”,反讽手法,更具震撼力。
- 《包身工》 (夏衍)
- 体裁: 报告文学。
- 深入调查并揭露旧中国上海纱厂中“包身工”的非人生活。
- 特点: 事实与数据结合,场景描写生动,情感强烈,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 《别了,“不列颠尼亚”》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与诗歌
核心: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情感。
1 单元三:文言文(先秦诸子散文)
- 文体特征:
- 诸子散文: 说理性强,逻辑严密,善用比喻、寓言、排比等修辞。
- 语言特点: 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 学习重点:
- 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虚词(如“乎、者、也、矣、焉、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 理解各学派(儒家、道家等)的核心主张。
- 核心篇目: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记录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高超的言辞说服秦穆公,瓦解秦晋联盟,解除郑国之围。
- 核心能力: 外交辞令、临危受命、智慧。
-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 描述荆轲为报太子丹知遇之恩,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
- 情节: 诀别易水、图穷匕见、倚柱而笑。
- 人物: 荆轲(勇、义、悲)、太子丹(急、义)。
- 《鸿门宴》 (司马迁《史记》)
- 楚汉相争期间,项羽在鸿宴设下陷阱欲杀刘邦,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 核心矛盾: 项羽(优柔寡断、自矜功伐) vs 刘邦(能屈能伸、知人善任)。
- 成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2 单元四:古代诗歌
- 文体特征:
- 古体诗: 句式、字数、平仄不拘一格,如《诗经》中的四言诗。
- 近体诗(格律诗): 五言、七言,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绝句、律诗)。
- 词: 有词牌,句子长短不一,更适宜抒发婉约或豪放之情。
- 鉴赏要点:
- 意象: 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月亮”思乡,“柳树”送别)。
- 意境: 意象组合成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情感与景物交融的画面。
- 语言: 炼字、炼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
- 核心篇目:
- 《诗经》两首:《氓》、《采薇》
- 《氓》: 叙事诗,讲述一位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悲惨经历,反映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 《采薇》: 战士之歌,描写戍边士兵归途中的复杂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特点: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离骚》(节选) (屈原)
- 体裁: 楚辞,浪漫主义源头。
- 抒发忧国忧民、忠贞不屈的情怀,追求美政理想。
- 特点: 香草美人比喻,神话想象,情感奔放。
- 《孔雀东南飞》(并序)
- 体裁: 乐府诗,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 讲述刘兰芝、焦仲卿因封建礼教和家族压迫而双双殉爱的爱情悲剧。
- 主题: 控诉封建礼教,歌颂忠贞爱情。
- 《诗三首》
- 《涉江采芙蓉》: 表达游子思乡、思念爱人的孤独与忧伤。
- 《短歌行》: 曹操,抒发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 《诗经》两首:《氓》、《采薇》
第三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核心: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1 识记与辨析
- 字音: 掌握必修一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注意多音字、形近字。
- 字形: 辨析同音字、形近字,避免错别字。
- 词语:
- 实词: 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如“必须”与“必需”)。
- 虚词: 理解“的、地、得”的用法;辨析关联词(如“不但………”)。
- 成语: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适用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2 病句辨析
- 常见类型:
- 语序不当: 多项语序、定语状语语序不当。
- 搭配不当: 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 成分残缺或赘余: 缺主语、谓语、宾语;句子成分多余。
- 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歧义句。
- 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不合事理。
3 语言表达
- 扩展语句: 将简短的句子扩展成内容丰富、生动的语段。
- 压缩语段: 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 仿写: 模仿例句的结构、修辞和风格进行写作。
- 图文转换: 将图表信息转换成文字描述,或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
第四模块:写作
核心: 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写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1 写作专题
-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或事
- 要点: 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抒发真情实感,以小见大,从平凡中见不凡。
-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 要点: 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描写景物;融入情感,情景交融;使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
-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 要点: 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避免“千人一面”。
-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 要点: 设置悬念、制造误会、运用巧合、巧设伏笔等,使叙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2 写作要求
- 审题立意: 准确理解题意,确立中心思想,观点明确。
- 结构安排: 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层次分明,结尾有力升华。
- 语言表达: 语言通顺、准确、生动,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 书写与卷面: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课前预习: 快速浏览,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
- 课堂学习: 对照导图,跟随老师的讲解,填充细节,标记重点和难点。
- 课后复习: 以导图为线索,回顾知识点,串联起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系(如,所有散文的鉴赏要点)。
- 考前冲刺: 看着导图,逐一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祝你学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