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开发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软件开发)
第一层:核心阶段
- 需求分析与规划
- 系统设计
- 编码实现
- 测试与质量保证
- 部署与发布
- 运维与监控
- 维护与迭代
第二层:各阶段详细展开
需求分析与规划
- 1 需求获取
- 与利益相关者沟通
- 用户访谈
- 问卷调查
- 竞品分析
- 2 需求分析
- 功能性需求 (做什么)
- 非功能性需求 (性能、安全、可用性等)
- 用户故事
- 用例分析
- 3 需求规格说明书
- 编写SRS文档
- 需求评审
- 4 项目规划
- 范围界定
- 时间线估算
- 资源分配 (人力、物力)
- 风险评估与管理
- 成本预算
- 5 原型设计
- 线框图
- 交互原型
- UI/UX 初稿
系统设计
- 1 架构设计
- 架构模式: 微服务、单体、分层、事件驱动、无服务器等
- 技术选型: 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中间件
- 设计原则: SOLID, KISS, DRY, YAGNI
- 核心组件: 定义模块、服务、组件及其关系
- 2 详细设计
- 数据库设计: ER图、表结构设计、索引、分库分表
- API设计: RESTful API, GraphQL, gRPC, 接口文档
- 接口设计: 类与模块的接口定义
- 算法与数据结构选择
- UI/UX 设计: 视觉稿、设计规范、交互细节
- 3 设计评审
- 架构评审会
- 详细设计评审会
编码实现
- 1 开发环境搭建
- IDE/编辑器配置
- 版本控制
- 依赖管理
- 2 编码规范
- 命名规范
- 代码风格
- 注释规范
- 3 功能实现
- 前端开发: HTML, CSS, JavaScript/TypeScript, 框架
- 后端开发: 服务器端逻辑、API接口、业务逻辑
- 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操作、存储过程
- 移动端开发: iOS (Swift), Android (Kotlin/Java), 跨平台
- 4 代码审查
- 同行评审
- 自动化静态代码分析
- 5 版本控制
- Git 工作流 (GitFlow, GitHub Flow)
- 分支管理策略
- 提交信息规范
测试与质量保证
- 1 测试策略
- 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
- 系统测试
- 验收测试
- 2 测试类型
- 功能测试
- 性能测试 (负载、压力)
- 安全测试 (渗透测试、漏洞扫描)
- 兼容性测试 (浏览器、设备、操作系统)
- 易用性测试
- 回归测试
- 3 测试工具
- 自动化测试框架 (Selenium, JUnit, pytest)
- 持续集成工具 (Jenkins, GitLab CI)
- 缺陷跟踪系统 (JIRA, Bugzilla)
- 4 质量保证
- 建立质量门禁
- 代码覆盖率要求
-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部署与发布
- 1 构建与打包
- 自动化构建脚本
- 创建可部署的包 (Docker镜像, WAR/JAR包)
- 2 部署策略
- 持续部署
- 蓝绿部署
- 金丝雀发布
- 滚动更新
- 3 环境管理
- 开发环境
- 测试环境
- 预发布环境
- 生产环境
- 4 发布流程
- 发布计划
- 发布检查清单
- 回滚方案
运维与监控
- 1 基础设施
- 服务器管理
- 容器化与编排
- 云服务
- 2 日志管理
- 日志收集、存储与分析
- ELK/EFK Stack (Elasticsearch, Logstash/Fluentd, Kibana)
- 3 监控与告警
- 应用性能监控
- 基础设施监控
- 业务指标监控
- 设置告警阈值和通知渠道
- 4 备份与灾难恢复
- 数据备份策略
- 灾难恢复计划
维护与迭代
- 1 问题修复
- Bug修复流程
- 紧急热修复
- 2 功能迭代
- 收集用户反馈
- 新需求分析
- 制定迭代计划
- 3 技术债务管理
- 识别技术债务
- 制定偿还计划
- 4 文档更新
- 更新用户手册
- 更新技术文档
- 更新API文档
第三层:贯穿始终的核心要素
- 项目管理
- 敏捷开发: Scrum, Kanban
- 瀑布模型
- 混合模型
- 风险管理
- 沟通与协作
- 团队与协作
- 角色定义: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
- 沟通工具: Slack, Teams, 钉钉
- 协作平台: JIRA, Trello, Confluence
- 工具与技术栈
- 版本控制: Git, SVN
- CI/CD: 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CircleCI
- 容器化: Docker, Kubernetes
- 数据库: SQL (MySQL, PostgreSQL), NoSQL (MongoDB, Redis)
- 编程语言与框架: (根据项目具体填写)
- 软件质量
- 代码质量: 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 架构质量: 高内聚、低耦合、可伸缩性、高可用
- 产品质量: 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用户体验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作为学习路线图: 初学者可以按照这个流程,逐一学习和每个阶段相关的知识。
- 作为项目规划清单: 在启动一个新项目时,对照这个导图,确保没有遗漏关键环节。
- 作为团队协作指南: 让团队成员对整个开发生命周期有统一的认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交付物。
- 作为自我检查工具: 在项目进行中,定期回顾,检查当前阶段是否做得足够好,是否为下一阶段做好了准备。
这份思维导图是一个宏观的框架,你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具体情况(如Web开发、移动App开发、嵌入式开发等)对每个节点进行更深入的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