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四年级下册新思维该怎么学?

“新思维”版本的数学教材,相比传统教材,更强调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它不仅仅是教知识点,更是教孩子“怎么想”。

四年级下册新思维该怎么学?-图1

四年级下册数学(新思维版)核心内容概览

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数与代数”是绝对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板块:数与代数(核心中的核心)

这是本学期最需要下功夫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核心概念:这是从整数学习到小数学习的飞跃,关键在于理解“小数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 小数的意义:0.1表示“十分之一”,0.01表示“百分之一”,一定要结合米尺、元角分、图形等具体模型来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 小数的读写:重点在于“位值顺序表”,要熟记“整数部分 | 小数点 | 小数部分”,以及每一位的名称(个位、十位、十分位、百分位等)。
    •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化简和改写的基础。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比较大小不同,要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再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
    •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 口诀: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两位,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三位,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00倍。
      • 应用:单位换算(如米、分米、厘米;吨、千克、克)、计算等。
    • 名数的改写: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用乘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除法,关键是记住进率。

四则运算

  • 核心概念: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运算顺序:重点掌握“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是解决方程和验算的基础。
      • 和 = 加数 + 加数 ->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 差 = 被减数 - 减数 ->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 积 = 因数 × 因数 ->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 商 = 被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 应用:利用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加、减、乘、除法的验算,以及解一些简单的文字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核心概念:这是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也是“新思维”非常重视的数学思想方法——模型思想优化思想
    •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最重要、最常用、也最容易出错)
    • 简便计算:核心是“凑整”,观察数字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 25 × 40 = 25 × 4 × 10 = 1000
      • 99 × 25 + 25 = (99 + 1) × 25 = 100 × 25 = 2500 (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第二板块: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二)

  • 核心概念: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同一个几何体,并根据看到的形状画出图形。
  • 新思维特点:会引入一些组合的、稍复杂的几何体,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维与二维的转换能力

三角形

  • 核心概念:这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图形学习的重点。
    • 三角形的特性: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具有稳定性
    • 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这是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基础。

第三板块:统计与概率

平均数

  • 核心概念: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虚拟性”
    • 意义: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数,而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一般水平”。
    • 计算方法:总数量 ÷ 总份数 = 平均数。
    • “移多补少”思想:这是理解平均数最直观的方法,通过“移多补少”可以使原来不相等的几份变得相等,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第四板块:综合与实践

通常与生活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设计旅游方案(预算、路线、时间安排)。
  • 营销小当家(成本、定价、利润)。
  • 营养午餐(搭配、计算热量等)。

给家长和孩子的学习建议

  1. 重视“为什么”,而非“怎么做”:“新思维”的特点就是重理解,多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解释解题思路,这比刷一百道题更重要。

  2. 善用“数形结合”:对于小数的意义、三角形内角和等抽象概念,一定要借助画图、摆小棒、用模型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和直观的形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表象。

  3. 建立“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时,要主动思考它和旧知识的联系,学到乘法分配律,要联想到加法分配律(虽然加法没有分配律这个说法,但有类似的结合思想);学到小数大小比较,要联想到整数大小比较的异同。

  4. 错题本是“法宝”:特别是对于简便计算和四则运算,错题本能清晰地暴露出孩子在概念理解或计算习惯上的问题,要定期回顾错题,分析错误原因,确保不再犯同类错误。

  5. 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他计算价格;去旅游时,可以让他看地图规划路线,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四年级下册的“新思维”数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打好“小数”和“运算定律”的基础,培养好“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将为整个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