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破界而生:创意思维与设计实践
课程Slogan: 从“我想不到”到“无限可能”
课程核心理念:
创意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被系统训练的思维模式,本课程将结合认知科学、设计心理学和前沿设计方法论,通过“理论-工具-实践-反馈”的闭环,帮助学生掌握激发创意、定义问题、迭代方案的核心能力。

课程目标
-
思维层面:
- 打破思维定式和认知偏见,建立开放、灵活、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 学会从不同视角(如用户、商业、技术、文化)审视问题。
- 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洞察力,发现常人忽略的机会点。
-
技能层面:
- 掌握至少5种核心创意思维工具(如头脑风暴、SCAMPER、六顶思考帽等)。
- 学会运用设计思维流程,从模糊的问题定义到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提升视觉化表达能力,能用手绘、故事板、原型等方式快速传达创意。
-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意沟通的能力,学会建设性地给予和接收反馈。
-
产出层面:
- 完成一个从0到1的个人或小组创意项目,并形成完整的作品集。
- 建立个人创意方法论,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自我驱动和迭代。
课程对象
- 设计师(UI/UX、平面、产品、工业等)
- 产品经理、市场、运营等商业从业者
- 创业者、创新者
- 对创意和设计感兴趣的学生、跨专业爱好者
- 任何希望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职场人士
课程大纲 (12周课程)
思维重塑 - 打破认知的墙 (第1-2周)
-
Week 1: 创意的迷思与真相
- 破除“创意是天赋”的迷思;了解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发散 vs. 收敛);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
- 实践: “创意舒适区”挑战;分享一个你认为“不可能”但最终实现的小事。
- 工具: 成长型思维卡片。
-
Week 2: 观察的艺术 - 从生活中发现创意
- 洞察力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深度观察”(5W1H);同理心地图与用户画像基础。
- 实践: “城市猎人”观察练习:选择一个公共空间,记录100个细节,并提炼出3个潜在问题或机会。
- 工具: 观察记录表、同理心地图。
方法工具箱 - 创意的系统化生成 (第3-6周)
-
Week 3: 发散思维 - 点子风暴
- 头脑风暴的正确与错误玩法;如何激发更多元的想法;强制关联法。
- 实践: 针对上周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高效的团队头脑风暴,目标产出100个点子。
- 工具: 头脑风暴规则卡、思维导图。
-
Week 4: 联想与重组 - SCAMPER模型
- 学习SCAMPER创意激发法(替代、组合、调整、修改、其他用途、消除、重组)。
- 实践: 选择一个日常用品(如马克杯),用SCAMPER法为其设计5种全新功能或形态。
- 工具: SCAMPER工作表。
-
Week 5: 视角切换 - 六顶思考帽
- 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信息、情感、批判、乐观、创意、控制)。
- 实践: 针对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远程办公的利弊”),分组扮演不同颜色的帽子进行结构化讨论。
- 工具: 六顶思考帽角色卡。
-
Week 6: 逆向思维 - 颠覆常规
- 什么是逆向思维;“…会怎样?”(What if...) 的力量;反直觉设计案例。
- 实践: “反向设计”挑战:设计一个“最糟糕”的产品,然后从中提炼出1-2个有趣的正面创意。
- 工具: “What if...”问题清单。
设计思维流程 - 将创意落地 (第7-10周)
-
Week 7: 定义问题 - 从“问题”到“机遇”
- 如何精准定义问题,而不是解决错误的问题;如何点与面的问题;重新定义问题框架。
- 实践: 将一个模糊的抱怨(如“App不好用”)重新定义为一个具体、可设计的问题陈述。
- 工具: “我们如何才能……”(How Might We...) 句式。
-
Week 8: 构思与原型 - 快速验证
- 线框图、故事板、低保真/高保真原型的区别与用途;快速制作原型的材料与方法。
- 实践: 为上周定义的问题,制作一个能在5分钟内展示核心功能的低保真原型(纸面或数字)。
- 工具: Figma/Sketch基础、Balsamiq、纸笔。
-
Week 9: 测试与迭代 - 从反馈中学习
- 如何设计有效的用户测试;如何收集和解读反馈;拥抱失败,快速迭代。
- 实践: 交换原型,进行用户测试并记录反馈;根据反馈进行第一轮原型迭代。
- 工具: 用户测试脚本、反馈记录表。
-
Week 10: 整合与叙事 - 讲好你的创意故事
- 如何将创意过程和成果整合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金字塔原理在汇报中的应用。
- 实践: 准备一个5分钟的“电梯演讲”,向“投资人”介绍你的创意项目。
- 工具: 故事板模板、PPT汇报结构。
综合项目实战与未来展望 (第11-12周)
-
Week 11: 项目冲刺 - 个人/小组项目深化
- 学生自主进行项目深化,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
- 实践: 完成项目最终方案,包括问题定义、研究、创意过程、原型和设计说明。
-
Week 12: 成果展示与未来之路
- 项目成果展示与互评;建立个人创意方法论;探讨AI时代创意思维的新价值。
- 实践: 项目路演,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用户洞察奖”等。
- 工具: 作品集指导、创意思维复盘表。
教学方法
- 讲授与演示: 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优秀案例的展示。
- 工作坊: 集中进行高强度、互动式的练习。
- 小组讨论与协作: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案例研究: 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创意案例。
- 项目驱动: 以完成一个真实项目为核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 导师辅导: 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反馈。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与练习 (20%): 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课后小练习的完成质量。
- 阶段性作业 (30%): 每个模块结束后的工具应用作业,如SCAMPER练习、原型设计等。
- 期末项目 (50%):
- 过程 (20%): 包括问题定义、创意草图、迭代记录等。
- 成果 (20%): 最终方案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 展示 (10%): 演讲的清晰度、逻辑性和感染力。
预期成果
- 学生将获得一套可以随身携带的“创意工具箱”。
- 学生将完成一个高质量的作品集项目,可用于求职或升学。
- 学生将建立自信,敢于面对未知和挑战,并享受创造的过程。
- 学生将形成一个持续学习、乐于分享、勇于创新的社群。
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设计技巧,更是赋能一种能够应对未来复杂多变世界的核心能力——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