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2025秋最新版怎么画?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体系总览

可以把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想象成一个“知识城堡”,城堡里有不同的“房间”(单元),每个房间里都放着不同的“宝贝”(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2025秋最新版怎么画?-图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核心主题: 学习如何测量,认识厘米和米。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统一长度单位 为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单位?(方便比较和交流) 理解“统一”的重要性,避免用不同的物品(如手、铅笔)做比较。
认识厘米 厘米是较短的长度单位。
认识尺子:刻度“0”、刻度线、数字。
1厘米的长度: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
会用尺子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 是较长的长度单位。
1米 = 100厘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如教室、操场)用米作单位。
记住并理解“1米=100厘米”这个关键换算关系。
线段 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画线段:用尺子的“0”刻度对准一点,画直的线,到指定长度点一个点。
线段是直的,不是弯的,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估测 学会用手、胳膊等身体部位或熟悉的物品(如一拃、一步)来估测物体的长度。 估测不要求精确,但要合理。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核心主题: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不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从个位加起。
数位对齐!数位对齐!数位对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要向十位进1
个位满十,进的“1”要写在十位数的右下角,别忘了加到十位上。
不退位减法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减起。
同样,数位对齐是前提。
退位减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十
个位不够减时,别忘了从十位“借”1,借的“1”代表10,十位上的数要记得减掉“1”。
连加、连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可以用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连续计算(注意数位对齐)。
连续计算时,第一步的结果要对齐数位。
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一步一步计算。
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看清运算符号。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用加法还是减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核心主题: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角的组成 一个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顶点是一个点,边是直直的线。
角的画法 用尺子从一点(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直角 特殊的角,像直角三角板的角。
用三角板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锐角和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
能直观辨认锐角和钝角,并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用活动角感受: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核心主题: 初步认识乘法,熟记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3+3+3 = 3×4 (或 4×3)
理解“相同加数”是乘法的前提,不同加数的和不能用乘法。
乘法算式各部分 乘数 × 乘数 = 积
(在二年级,也叫“因数 × 因数 = 积”)
能准确说出乘法算式中每个部分的名称。
乘法口诀 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理解口诀的来源,如“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加或6个4相加。
熟记口诀是计算的基础! 可以通过编儿歌、找规律等方法记忆。
解决问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看懂图意,找出题目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核心主题: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观察角度 前面:看到一个面。
侧面:看到一个面。
上面:看到俯视的形状。
物体摆放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辨认视图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面,判断可能是哪个物体,或者想象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多动手操作,用实物(如玩具、文具)进行观察,建立空间感。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核心主题: 继续学习乘法,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7-9的乘法口诀 熟记7、8、9的乘法口诀。
口诀数量多,记忆有难度,可以找规律(如9的乘法口诀,个位和十位数字之和是9)。
持续背诵和练习,将口诀与算式对应起来。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A的个数是B的3倍,求A的个数,就是用B的个数×3。
理解“倍”的含义,倍数关系也是一种“相同加数”的关系。
乘法口诀的应用 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买东西、计算总数等。 学会选择正确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核心主题: 认识钟面,会认读几时几分。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有时针(短而粗)和分针(长而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
认读时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钟。
当时间接近整点时(如8:55),时针非常接近9,但还没到9,所以还是8时多。
1时=60分 知道时针走1大格(1小时),分针正好走1圈(60分钟)。 理解时间的进率是60。
时间的计算 求经过时间:用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简单的计算:几时几分 + 几分 = 几时几分。
可以用画时间轴的方法帮助计算。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核心主题: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知识点 重点与解析 易错点/小提示
排列问题 顺序有关
:用2和3能组成哪些两位数?(23, 32)
学会有序思考,可以固定十位,再换个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组合问题 顺序无关
:从2和3两个数中选两个数求和,有几种可能?(2+3=5,只有一种)
区分排列和组合的关键就是看交换位置后,结果是否变化。
简单策略 在解决搭配问题时,可以用连线法列表法固定法,做到有序、全面。 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九单元:总复习

核心主题: 将全册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和巩固。

复习板块 复习要点
计算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
表内乘法(1-9的乘法口诀,必须滚瓜烂熟)。
概念 长度单位(厘米、米)和线段。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时间的认识(几时几分)。
解决问题 乘法意义的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加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课前预习:提前浏览将要学习的单元,了解大概内容。
  2. 课堂笔记:在老师讲解时,将重点、难点补充到相应的知识点下。
  3. 课后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对照导图进行回顾,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所有知识点。
  4. 考前冲刺:在考试前,用这份导图进行快速、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更好地学习数学,建立清晰的数学知识体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