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创新思维室内拓展游戏,2025年最新玩法有哪些?

游戏设计核心理念

在开始之前,请记住引导游戏的核心原则:

创新思维室内拓展游戏,2025年最新玩法有哪些?-图1

  1. “是的,”法则:永远不要否定或批评他人的想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这是培养安全、开放氛围的关键。
  2. 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在初期阶段,想法越多越好,这能打破“完美主义”的束缚。
  3. 鼓励“疯狂”和“不切实际”:最荒谬的想法往往能带来最具突破性的创新。
  4. 延迟评判:在想法生成阶段,严禁任何形式的批评或评价。
  5. 组合与改进:将不同人的想法组合起来,或者对现有想法进行微调,往往能创造出新的火花。

游戏分类与详解

第一类:打破思维定式

这类游戏旨在挑战参与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假设。

假如……会怎样?

  • 目标:挑战固有假设,激发想象力,进行情景推演。
  • 人数:不限,可分组进行。
  • 道具:白板或大张纸、马克笔。
  • 规则
    1. 主持人提出一个“假如…”的开放性问题,问题越离奇越好。
    2. 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如3分钟)尽可能多地回答“会怎样?”,写下所有可能的后果、变化或新机会。
    3. 问题示例:
      • “假如人类不需要睡觉了,世界会怎样?”
      • “假如重力消失了半天,社会会怎样?”
      • “假如公司没有老板,只有轮值CEO,会怎样?”
      • “假如我们公司的产品可以免费送,但靠数据赚钱,会怎样?”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请大家暂时忘记现实世界的规则,尽情想象,不要评判任何想法的对错,哪怕它听起来很傻。”
    • 复盘:讨论哪些想法在现实中看似不可能,但其背后的逻辑或需求可以被借鉴?这个游戏如何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或产品机会?

另类用途

  • 目标:训练发散性思维,发现物品隐藏的、非传统的价值。
  • 人数:不限,可分组竞赛。
  • 道具:一个常见物品(如回形针、橡皮筋、矿泉水瓶、砖头)、白板、马克笔。
  • 规则
    1. 展示一个常见物品。
    2. 给团队5-10分钟时间, brainstorm(头脑风暴)这个物品的尽可能多的“另类用途”,越新奇越好。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统计数量最多或最有创意的组获胜。
  • 示例(回形针)
    • 常规用途:夹文件。
    • 创新用途:牙签、天线、SIM卡卡针、开锁工具、迷你螺丝刀、书签、发夹、雕塑材料、电路接触点、鱼钩、武器…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个物品,但它的功能是唯一的吗?试着把它用在完全不同的领域。”
    • 复盘:讨论为什么我们很难想到非传统用途?这反映了我们在工作中哪些思维定式?如何将这种“发现新用途”的能力应用到产品或服务创新上?

第二类:激发联想与组合

这类游戏旨在通过随机组合,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

概念混搭

  • 目标:通过强制关联,激发跨界创新思维。
  • 人数:不限,分组效果更佳。
  • 道具:两组卡片。
    • A组卡片:写有不同行业、产品或概念(如:咖啡、医院、图书馆、无人机、猫、人工智能)。
    • B组卡片:写有不同功能、形容词或动词(如:社交、便携、治愈、高效、安全、有趣)。
  • 规则
    1. 从A组和B组各随机抽取一张卡片。
    2. 参与者需要将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组合起来,创造一个新产品、新服务或新故事。
    3. “咖啡” + “治愈” = 一款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咖啡馆;“无人机” + “社交” = 一个无人机航拍爱好者分享和约拍的社区。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这两个词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这种不相关,才给了我们最大的想象空间,试着找到它们之间的连接点。”
    • 复盘:哪个组合最有意思?为什么?这种“混搭”思维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故事接龙

  • 目标:培养快速联想能力和协作创造力。
  • 人数:6人以上,围成一圈。
  • 道具:无。
  • 规则
    1. 第一个人用一句话开始一个故事,句子中必须包含一个“奇怪的元素”(如:“从前,有一只会说话的土豆”)。
    2. 下一个人接着上一人的话,用一句话继续故事,并加入一个新的“奇怪元素”。
    3. 以此类推,直到故事形成一个完整(或离奇)的结局。
  • 示例
    • A:“从前,有一只会说话的土豆。”
    • B:“这只土豆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 C:“为了实现梦想,它偷偷溜进了一家披萨店的厨房。”
    • D……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不要试图控制整个故事的方向,学会‘即兴创作’,接受并发展他人给出的元素。”
    • 复盘:在团队协作中,我们是倾向于“主导”还是“配合”?如何更好地接纳和利用他人的“奇怪元素”来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第三类:构建与原型

这类游戏强调动手能力和将想法具象化的能力,是设计思维的核心环节。

marshmallow challenge (棉花糖挑战)

  • 目标:团队协作、快速原型设计、从失败中学习。
  • 人数:4-6人一组。
  • 道具:每组一套材料:20根意大利面、1米长的胶带、1米长的棉线、1颗棉花糖。
  • 规则
    1. 任务:在18分钟内,利用所有材料搭建一个独立的结构。
    2. 目标:结构必须能支撑整颗棉花糖,且棉花糖必须位于结构的最高端。
    3. 时间到后,测量所有结构的高度,最高且成功支撑棉花糖的队伍获胜。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先快速搭建一个原型(MVP - 最小可行产品),然后不断迭代,注意沟通和分工。”
    • 复盘:获胜团队的经验是什么?(通常是不断试错,而不是花时间规划)失败团队遇到了什么问题?(通常是到了最后才把棉花糖放上去,导致结构不稳),这个游戏如何告诉我们“快速行动”和“用户反馈”(棉花糖)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乐高 serious play (乐高认真玩)

  • 目标:通过触觉和视觉化,促进深层沟通,探索复杂问题,构建共识。
  • 人数:6-12人。
  • 道具:每人一套标准乐高颗粒(包含各种形状、颜色,但不包含特定主题的套装)。
  • 规则
    1. 主持人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我们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或“一个理想的创新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
    2. 每个人独立用乐高搭建一个模型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在此过程中不能说话。
    3. 搭建完成后,每个人轮流分享自己的模型:它代表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积木?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4. 其他人可以提问,但不能评判。
  • 引导与复盘
    • 引导:“让你的手替你思考,模型没有对错,它只是你内心想法的外化。”
    • 复盘:通过搭建和分享,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有什么新的发现?哪些隐藏的共识或分歧被揭示出来了?这种方法如何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效地沟通和决策?

如何选择和组织一场创新思维拓展活动?

  1. 明确目标:你希望通过游戏达到什么目的?是破冰、提升团队凝聚力,还是解决一个具体的业务问题?目标决定了游戏的选择。
  2. 考虑参与者:他们是高层管理者、研发团队,还是新员工?不同人群对游戏的接受度和需求不同。
  3. 准备环境:确保空间足够、安全、舒适,准备好所有道具,白板、便签纸是必备的。
  4. 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引导者的作用不是评判,而是创造一个安全、有趣、充满活力的氛围,激发每个人的参与感,要善于观察,及时鼓励,并在复盘时引导大家提炼出对工作有价值的洞见。
  5. 连接工作实际:游戏结束后,最重要的环节是复盘,必须将游戏中的体验和感悟,与团队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如何将这种创新思维应用到下周的项目中?”

希望这些游戏能为您的团队带来灵感,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和乐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