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按照 必修模块 和 选择性必修模块 两大块来构建,每个模块下再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全景思维导图
核心总览
高中政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知识体系分为四大板块:
- 必修课程 (合格性考试):奠定理论基础。
- 选择性必修课程 (等级性考试):深化理论应用,培养学科能力。
- 时事政治: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 哲学与文化:贯穿必修与选修,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必修课程 (4本)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主题: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实践
- 第二课: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
-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道路的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第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第三课:伟大的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 改革开放的意义(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第四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 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 历史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 第三课:伟大的改革开放
-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 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
- 坚持党的领导
- 以人民为中心
- 全面依法治国
-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第六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内涵(历史方位、主要矛盾、指导思想、战略安排)
-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
必修2:《经济与社会》
核心主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我国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
-
第一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
- 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生产资料所有制
- 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形式、实现形式、如何增强)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
-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分配制度
- 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原因、要求)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
-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
-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点、局限性)
- 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经济、法律、行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科学的宏观调控)
- 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体系)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四课: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个人收入分配(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 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
-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必修3:《政治与法治》
核心主题: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法治建设。
-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性转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 党的性质和宗旨
- 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性转变
-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
- 最广泛的民主(新型的民主)
-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 其他基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上,可展开各制度的具体内容、意义)
-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 科学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 公正司法(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全民守法(法治建设的基础)
-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必修4:《哲学与文化》
核心主题:世界观与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 哲学的起源与功能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
-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 物质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劳动和奉献、社会客观条件、砥砺自我)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核心思想理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尊重文化多样性
- 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
-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坚定文化自信(基本路径)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选择性必修课程 (3本)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核心主题:中国与世界,从宏观视角理解国际格局和中国外交。
-
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
-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 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 议会制与总统制
-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
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
-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 联合国的作用
-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贸易、资本、技术、劳务)
-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 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 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
-
第四单元:国际组织
- 国际组织的分类与作用
- 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WTO、IMF、世界银行等)
-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核心主题: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微观视角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 物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 合同(订立、履行、违约责任)
-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免责事由)
-
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
- 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 结婚的条件与程序
- 夫妻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 离婚的法律规定
-
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
-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 劳动合同制度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 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
-
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
- 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 非诉讼解决方式(调解、仲裁、行政复议)
- 法律援助制度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核心主题: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地思考,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 思维的类型(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 科学思维的特征(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
- 学习逻辑思维的意义
-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概念(内涵与外延)
- 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 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 演绎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 辩证思维动态性(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 辩证思维的本质是“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 培养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的特征
- 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 运用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
- 运用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
- 培养创新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打印出来:将这份框架打印成大图纸,贴在墙上。
- 填充细节:以每个核心知识点为起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回忆并填充具体内容、概念、原理、例子。
- 建立联系:用箭头和线条连接不同模块的知识点,必修1的“新时代”与必修2的“新发展理念”、必修3的“党的领导”都与必修4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有深刻联系。
- 专题整合:围绕一个主题,如“共同富裕”,将必修2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必修3的党的领导,必修4的价值观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专题。
- 考前复习:在考前,快速浏览这张全景图,检查自己的知识盲区,然后针对性地去翻书和做笔记。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框架能对你的高中政治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