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婴儿思维是指什么?最新研究揭秘了吗?

“婴儿思维”并不是指像成人一样进行逻辑、抽象的思维,而是指婴儿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内,他们用来理解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认知方式和发展阶段

婴儿思维是指什么?最新研究揭秘了吗?-图1

这个概念的核心是,婴儿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成人截然不同,它不是通过语言和逻辑,而是通过感觉、动作和直接的体验来进行的,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这一时期称为“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0-2岁),这是他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第一个阶段。

以下是婴儿思维(感知运动阶段)的几个核心特征和关键发展任务:

核心特征

  1. 感觉和动作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婴儿通过他们的感官(看、听、闻、尝、触摸)和身体动作(抓握、吸吮、爬行、行走)来与外界互动,并从中学习和思考世界。
    • 例子:一个婴儿会反复扔掉地上的玩具,然后看着它掉下去、发出声音、被大人捡起来,他不是在“调皮”,而是在通过这个动作进行一次“实验”,来理解“物体”、“重力”、“因果关系”和“他人反应”这些概念,这个“扔-掉-响-捡”的循环就是他的“思考过程”。
  2. 没有语言和表象思维

    • 在这个阶段,婴儿无法使用语言进行内部思考,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事物的“心理图像”(表象)。
    •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进行想象、计划或回忆不在眼前的事物,他们的思考完全依赖于眼前的、真实可感的对象。
  3. 自我中心

    • 这里的“自我中心”不是指自私,而是指婴儿无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世界,他们唯一能理解的就是自己的视角和感受。
    • 例子:如果你把一个玩具藏在毯子下面,然后当着婴儿的面把它移到另一个毯子下面,他仍然会去第一个毯子下面找,因为他无法理解“你”有和他不同的视角和知识,这被称为“客体永存性”(Object Permanence)尚未完全建立的表现。

关键发展任务:客体永存性的建立

这是婴儿思维发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里程碑。

  • 初期(0-4个月):婴儿认为“眼不见,即不存在”,当你用毛巾遮住他的脸时,他会觉得你消失了,不会去找。
  • 中期(4-8个月):开始发展出初步的客体永存性,如果你在他面前把一个玩具藏在枕头下,他会知道玩具还在,并去寻找它,但如果你在他视线转移后藏起来,他就找不到了。
  • 后期(8-12个月):能找到被藏在两个地方之一的物体,但他仍然会犯“A非B错误”(A-not-B error),即当你在他面前把玩具从A处藏到B处,他仍然会固执地去A处寻找。
  • 成熟期(12-24个月):彻底克服A非B错误,能够理解物体即使被完全隐藏,也依然客观存在,这标志着婴儿思维的重大飞跃,因为他开始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物体的“心理图像”,为下一阶段(前运算阶段)的象征性思维(如假装游戏)打下基础。

婴儿思维的发展过程(六个子阶段)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细分为六个子阶段,展示了婴儿思维如何一步步从纯粹的反应性,发展到主动的、有目的的问题解决:

阶段 年龄 主要特征 思维表现
反应练习 0-1个月 先天反射,如吸吮、抓握。 通过重复天生的动作来探索世界,没有目的性。
初级循环反应 1-4个月 偶然做出某个有趣动作(如吸吮手指),并反复重复它。 动作是为了获得自身的愉悦感,如“我吸吮手指,感觉很舒服,所以我再吸一次”。
次级循环反应 4-8个月 重复那些能在外部世界引起有趣结果的动作(如摇动铃铛发声)。 动作开始影响外部环境,思维开始关注“外部结果”。
协调次级图式 8-12个月 有目的地将多个动作组合起来,以达成一个目标(如先拉动毯子,再拿到玩具)。 真正的“解决问题”开始出现,思维是有目的和计划的。
三级循环反应 12-18个月 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来探索物体的新属性(如用不同方式敲打东西听声音)。 思维具有“实验性”,通过“试错”来学习,像个小科学家。
心理表征的出现 18-24个月 能够用内化的心理表征(表象)来指导行为,不再完全依赖尝试。 开始进行“延迟模仿”(模仿之前见过但不在眼前的动作),并彻底克服A非B错误。

婴儿思维是一个从被动反应主动探索,从只关注自身理解外部世界,从依赖眼前事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动态发展过程。

它不是“低级”的思维,而是人类认知发展的起点,理解婴儿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比如为什么他们会反复扔东西、为什么他们会怕生),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适宜的互动和支持,比如通过游戏、对话和丰富的感官体验来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