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五上科学思维导图2025秋新版会更新吗?

这份导图按照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的主要模块进行划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建立联系,并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导图采用了“中心主题 -> 主要分支 -> 关键知识点”的结构,并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五上科学思维导图2025秋新版会更新吗?-图1


小学五年级科学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第一分支:生物与环境

  • 核心概念: 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 关键知识点:
    • 1 种子发芽实验
      • 研究问题: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 实验方法: 设置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观察结果。
      •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
    • 2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生长条件: 阳光、水、空气、养料(土壤)。
      • 现象: 有阳光的地方,绿豆芽茎粗壮、叶绿;没有阳光的地方,绿豆芽茎细长、叶黄(这是“向光性”和“黄化现象”)。
    •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 生产者(植物) → 消费者(动物),如:草 → 兔子 → 狐狸。
      •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 角色: 生产者、消费者(分为初级、次级、三级)、分解者(细菌、真菌)。
    • 4 生态瓶
      • 构成: 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非生物(水、空气、沙石)。
      • 原理: 一个微型的、封闭的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在其中循环。
    • 5 生物的相互关系
      • 合作关系: 蜜蜂和花(传粉)、小丑鱼和海葵(保护)。
      • 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争夺同一资源(如食物、空间)。
      •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第二分支:光

  • 核心概念: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 关键知识点:
    • 1 光的传播
      • 路径: 直线传播。
      • 证据: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 应用: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
    • 2 光的反射
      • 定义: 光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返回原来的介质中。
      • 例子: 照镜子、平静的水面倒影。
      • 应用: 潜望镜。
    • 3 光的折射
      •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 例子: 筷子“折断”了、水中的鱼看起来位置变浅了。
      • 应用: 透镜(放大镜、近视眼镜)。
    • 4 光的色散
      • 现象: 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 应用: 彩虹的形成。
    • 5 透镜
      • 凸透镜(放大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 凹透镜(近视镜片): 对光有发散作用。
    • 6 眼睛和视觉
      • 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 保护眼睛: 不在强光/弱光下看书,保持正确姿势,做眼保健操。

第三分支: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核心概念: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一直在缓慢变化着。
  • 关键知识点:
    • 1 地球内部运动
      •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被分割成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缓慢移动。
      • 内力作用: 板块运动引起火山喷发、地震、山脉隆起。
    • 2 风化作用
      • 定义: 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作用下,碎裂的过程。
      • 例子: 冻融作用(水结冰膨胀撑裂岩石)、植物根系生长撑裂岩石。
    • 3 侵蚀作用
      • 定义: 风力、流水、冰川等将风化的岩石碎屑带走的过程。
      • 例子: 流水冲刷形成峡谷、风沙吹蚀形成蘑菇石。
    • 4 沉积作用
      • 定义: 被侵蚀的物质在流速减慢的地方沉积下来。
      • 例子: 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山脚下形成冲积扇。
    • 5 地形地貌
      • 主要类型: 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 形成原因: 与板块运动、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有关。

第四分支:简单机械

  • 核心概念: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从而让工作更轻松。
  • 关键知识点:
    • 1 杠杆
      • 三要素: 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 分类:
        • 省力杠杆: 用力点 > 阻力点 (如:开瓶器、老虎钳)。
        • 费力杠杆: 用力点 < 阻力点 (如:镊子、筷子),但能省距离。
        • 等臂杠杆: 用力点 = 阻力点 (如:天平)。
    • 2 轮轴
      • 构成: 由一个轮子和一个轴组成。
      • 特点: 轮半径越大,轴半径越小,越省力。
      • 例子: 水龙头、方向盘、门把手。
    • 3 滑轮
      • 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如:旗杆顶部的滑轮)
      • 动滑轮: 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组: 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 4 斜面
      • 特点: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 例子: 盘山公路、大桥的引桥、螺丝钉的螺纹。
    • 5 机械效率
      • 概念: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 理想情况: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课前预习: 看着导图的分支,提前了解本单元要学习什么,带着问题去听课。
  2. 课堂笔记: 在每个分支下,老师讲到的重要知识点、实验结论都可以补充进去。
  3. 课后复习: 盖住右侧的关键知识点,看着左侧的分支和标题,尝试回忆和复述内容,这是最高效的记忆方法。
  4. 构建联系: 思考不同分支之间有没有联系,研究“生物与环境”时,阳光(光)是重要的非生物因素;研究“地球表面变化”时,水(简单机械的应用场景)是重要的外力。
  5. 动手实践: 导图中的很多知识点(如种子发芽、制作生态瓶、研究杠杆)都可以在家或学校动手做一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五年级的科学知识,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