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AI时代,感知觉与思维如何协同进化?

核心概念

我们来简单定义一下这两个概念:

AI时代,感知觉与思维如何协同进化?-图1

  • 感知觉:是我们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从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的整体反映,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直接的映像,你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闻到它的香味,摸到它光滑的表皮——这些都是感知觉。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不是直接作用于事物,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它是一种理性认识,你不仅看到这个苹果,还会思考“这个苹果可以吃”、“它富含维生素”、“为什么它是甜的?”——这些都是思维活动。


主要区别

感知觉和思维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下表清晰地对比:

对比维度 感知觉 思维
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个别属性,反映的是“是什么样子的”。 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反映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意味着什么”。
反映的方式 直接、具体,依赖于当前的感官刺激,如眼前的苹果、耳边的声音。 间接、抽象,可以处理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回忆过去、想象未来),并形成抽象概念(如“水果”、“正义”)。
生理基础 主要依赖于感觉器官和大脑皮层的相应感觉中枢 主要依赖于大脑皮层,特别是语言中枢和前额叶等高级联合区
发展水平 低级的认识形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高级的认识形式,是人类意识的核心,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作用与功能 提供感性材料,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为思维提供“原材料”。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是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完成。
活动形式 感觉、知觉等形式存在。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存在。

主要联系

尽管区别明显,但感知觉和思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认识过程。

  1. 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 提供原材料:思维活动必须以从感知觉中获得的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没有对苹果的感知(颜色、形状、味道),就无法形成“苹果”这个概念,也无法进行关于苹果的推理(苹果可以榨汁)。
    • 验证思维:思维得出的结论和理论,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而感知觉是认识实践结果的主要途径,你通过思维计算出两个数的和,需要通过眼睛看到最终的答案来验证。
  2. 思维是感知觉的深化和指导

    • 深化感知: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感知事物,一个植物学家看到一棵树,不仅仅是感知到它的树干和树叶,还会通过思维活动,感知到它的树种、树龄、健康状况等更深层的信息。
    • 指导感知:思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它指导我们的感知觉去关注什么、忽略什么,你在人群中寻找你的朋友,你的思维(“朋友的长相特征”)会指导你的眼睛去扫描和识别特定的面孔,而不是无目的地看每一个人。
  3. 相互渗透,协同作用

    • 在复杂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和思维总是相互交织、协同工作的,医生诊断病情时,既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感知手段收集信息(感知觉),又需要运用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思维)。
    • 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一边是听者通过听觉感知声音信号,一边是大脑迅速进行理解和思考;一边是说者通过思维组织语言,一边是通过发音器官和感知觉来控制自己的声音。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

  • 感知觉就像是摄像机的镜头,它忠实地记录下外部世界的原始画面和声音(感性材料)。
  • 思维就像是后期的剪辑室和导演,它对拍摄回来的素材进行筛选、剪辑、配乐、加字幕,最终形成一个有主题、有逻辑、有深度的影片(理性认识)。

没有镜头的记录,剪辑室将无米下炊;没有剪辑室的加工,原始画面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

感知觉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阶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眼睛”和“基石”,而思维是感知觉的“大脑”和“向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