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AI时代,人类思维方式被重新定义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人的思维方式极其复杂和多样,并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固定的数量分类,不同的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

AI时代,人类思维方式被重新定义了吗?-图1

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答案,从不同维度来解读人类的思维方式。

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角度(最常见的分类)

这是最主流的分类方式,通常基于我们处理信息、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模式,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思维方式:

固定型思维 vs. 成长型思维

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著名理论,它描述了人们对自身能力和智力的基本信念。

  •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才能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他们倾向于避免挑战,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证明自己“不行”,他们更关心自己看起来是否聪明。
  •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来发展和提升,他们拥抱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并乐于努力,他们更关心自己是否在进步。

应用:这种思维模式深刻影响着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和人生的成就。

逻辑思维 vs. 创造性思维

这是处理问题时最核心的两种对立互补的思维模式。

  • 逻辑思维

    • 特点:线性的、有步骤的、基于事实和规则的,遵循“因为A,所以B”的因果关系。
    • 工具: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
    • 应用:数学、编程、法律、侦探工作、制定商业计划等,目标是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 创造性思维

    • 特点:发散的、联想的、非线性的,敢于打破常规,探索多种可能性。
    • 工具:头脑风暴、联想、类比、逆向思考。
    • 应用: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科研突破、市场营销策划等,目标是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

重要补充

  • 批判性思维:不完全是逻辑思维,但与之紧密相关,它指对信息、观点和论点进行主动、审慎的分析、评估和质疑,以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它强调的是“为什么”和“证据是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
  • 设计思维:一种以人为本的、整合了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共情、定义问题、构思、原型制作和测试,通常用于解决复杂和模糊的问题。

系统性思维 vs. 线性思维

这是看待世界和问题复杂度的两种视角。

  • 线性思维

    • 特点:将问题视为一系列独立的、因果关系链,A导致B,B导致C,容易忽略背景和相互联系。
    • 例子:“为了提高销售额,我们只需要增加广告投入。”(忽略了产品质量、市场环境、客服等众多因素)。
  • 系统性思维

    • 特点:将问题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关注元素之间的反馈回路、延迟效应和整体模式,看到的是“森林”,而不仅仅是“树木”。
    • 例子:分析为什么销售额下降时,会考虑:产品口碑(影响新客户)→ 客服响应慢(影响老客户复购)→ 市场竞争加剧(分流客户)→ 利润下降 → 研发投入减少 → 产品创新乏力 → …… 形成一个闭环。

内向思考 vs. 外向思考

这是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描述了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并做出决定。

  • 内向思考

    • 特点:决策基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原则和逻辑体系,即使与外界观点相悖,也坚持自己的内在标准。
    • 例子:“我知道这个决定不受欢迎,但根据我的原则,这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 外向思考

    • 特点:决策基于外部的客观事实、数据和逻辑标准,追求效率、组织和可验证的结果。
    • 例子:“根据市场报告和数据分析,这个项目投资回报率最高,所以我们选择它。”

从哲学角度的分类

哲学更关注思维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第一性原理思维

这是马斯克等创新者推崇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打破所有现有的假设和类比,回归到事物最基本、最核心的 truths(第一性原理),然后从那里开始向上构建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刨根问底”的思维方式。

  • 例子:马斯克造火箭,别人想的是“火箭为什么这么贵?因为一直以来都这么贵。”(类比思维),而马斯克想的是“制造一枚火箭的原材料(铝、钛、铜、碳纤维等)成本是多少?”他发现原材料成本远低于火箭售价,于是他决定自己造火箭,颠覆了行业。

反事实思维

指在头脑中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假设性思考,即“…会怎么样?”。

  • 功能:这种思维虽然常常带来遗憾,但它对人类的学习和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反事实思考来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 例子:“如果我当初多复习一下,考试就能及格了。”(对过去的反思)。“如果我明天出门带伞,就不会被淋湿了。”(对未来的预演)。

从信息处理和决策风格角度的分类

快思 vs. 慢想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

  • 系统1(快思):自动、快速、不费力、情绪化、依赖直觉,比如看到2+2=4,或者看到一个陌生人感到害怕。
  • 系统2(慢想):需要专注、缓慢、费力、逻辑化、依赖理性,比如计算17 x 24,或者规划一次复杂的旅行。

我们大部分的日常决策都由系统1主导,而系统2则负责检查和修正系统1的错误判断。

整体型思维 vs. 分析型思维

这与“系统思维”和“线性思维”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信息加工的顺序。

  • 整体型思维:先看全局,再看细节,像“看森林,再研究树木”,善于理解背景和整体结构。
  • 分析型思维:先看细节,再拼凑成整体,像“研究每一片树叶,再理解森林”,善于拆解问题,专注于局部。

没有“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

维度 思维方式一 思维方式二 关键区别
能力信念 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可发展的?
问题解决 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 追求唯一正确答案 vs. 追求多种可能性
世界视角 线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 看因果链 vs. 看相互关联的系统
决策依据 内向思考 外向思考 依据内心原则 vs. 依据外部事实
信息处理 快思 (系统1) 慢想 (系统2) 直觉、自动 vs. 理性、专注
信息加工 整体型思维 分析型思维 从整体到局部 vs. 从局部到整体

最重要的结论是

一个成熟、智慧的人,不是只拥有一种思维方式,而是像一个“思维工具箱”,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灵活地、有意识地选择和切换最合适的思维方式

  • 面对法律纠纷时,你需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
  • 进行艺术创作时,你需要创造性思维
  • 解决公司复杂的运营问题时,你需要系统性思维
  • 面对个人挫折时,成长型思维能帮助你更好地恢复和前进。

与其问“人有几种思维方式”,不如问“我如何培养和运用更多样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