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导图如何助力政治生活高效决策?

《政治生活》思维导图 (总览)

中心主题:政治生活

思维导图如何助力政治生活高效决策?-图1

  • 核心逻辑: 谁来管? → 怎么管? → 管什么? → 我们(公民)怎么办?
    • 谁来管?主体: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民族、宗教、国际社会。
    • 怎么管?制度/原则: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外交政策等。
    • 管什么? →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职能;人大立法;党执政等。
    • 我们怎么办?公民参与:有序政治参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一部分:公民 (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核心: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有序的政治参与

  •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 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重要民主权利)
    • 监督权: 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根本政治原则)
    • 遵守宪法和法律。 (根本行为准则)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首要义务)
    •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依法纳税。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 民主选举:
      • 方式: 直接选举(县/乡级)、间接选举(县级以上)。
      • 原则: 公平、公正、平等、差额选举。
    • 民主决策:
      • 方式:
        • 间接参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直接参与: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 意义: 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民主管理:
      • 基层群众自治: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 性质: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意义: 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 民主监督:
      • 方式:
        • 信访举报制度。
        •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 舆论监督制度(媒体监督)。
        •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 意义: 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 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 前提: 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
    • 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 反对: 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部分: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核心:政府的性质、职能、工作原则和权力受监督

  • 政府的职能

    •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 基本职能:
      •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打击犯罪,保护人民。
      •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加强社会建设: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 工作原则:
      •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 具体要求:
        •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

    • 核心: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 意义:
      • 对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
      • 对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政府权威。
      • 对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要求: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 政府权力的监督: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 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滥用权力,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 意义:
      • 关键: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 才能: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保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 监督体系:
      • 外部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舆论监督等)。
      • 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审计部门、监察委员会等。
  • 政府的权威

    • 来源: 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 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 树立: 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讲求信誉,取信于民;牢记宗旨,勤政廉政。

第三部分: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

    •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 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职权:
      • 立法权: 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决定权: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 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
      • 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
  • 人大代表

    •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 产生: 民主选举产生。
    • 职责:
      •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 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监察、审判、检察),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核心: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

  •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性质:
    •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执政方式:
    • 科学执政: 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
    •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基本方式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 思想建设: 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
    • 组织建设: 核心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 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反腐倡廉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的清正廉洁。
    • 制度建设: 贯穿于以上各方面。

第五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基本内容:
    •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 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 性质: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六部分:民族与宗教

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 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重要性: 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保证,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 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 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自治权。
  •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 其他规定: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七部分: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核心: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 主权国家: 最基本的成员。
      • 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主权是生命和灵魂
      • 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 国际组织:
      • 类型: 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 联合国: 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 形式: 竞争、合作、冲突。
    • 决定因素:
      • 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乃至冲突。
      • 国家力量: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 我国的外交政策

    • 性质: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还包括: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八部分: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体现类/反映类:

    • 思路: “材料+原理”。
    • 步骤: 审设问(明确指向主体、知识范围)→ 审材料(抓关键词、关键句)→ 调动知识(将材料信息与教材原理对应)→ 组织答案(原理+材料分析)。
  • 原因类/为什么类:

    • 思路: “必要性 + 重要性 + 意义”。
    • 步骤:国家/政府/人大/党/公民等不同主体的角度思考;从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问题)重要性/意义(对谁有什么好处)两方面组织答案。
  • 措施类/建议类:

    • 思路: “谁(主体)+ 做什么(措施)”。
    • 步骤: 明确主体(党、政府、人大、公民、企业等);根据主体地位和职能,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 评析类/辨析类:

    • 思路: “判断 + 理由 + 。
    • 步骤: 明确观点(正确、错误或片面)→ 阐述理由(用理论、事实支持正确部分,分析错误部分)→ 得出结论(总结观点)。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生活》的知识体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