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这道逻辑题你会吗?最新挑战来了!

过河问题 ** 一个农民要带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过河,他有一条小船,但船太小,每次除了他自己,只能带一样东西(狼、羊或白菜)。

这道逻辑题你会吗?最新挑战来了!-图1

限制条件:

  1. 如果农民不在,狼会吃掉羊。
  2. 如果农民不在,羊会吃掉白菜。

问题: 农民怎样才能安全地把狼、羊和白菜都带到对岸?


谁是说谎者 ** 有两个守卫,一个只说真话,一个只说假话,你不知道谁是说真话的,谁是说假话的,你需要通过问其中一人一个问题,来确定哪扇门是通往自由(安全)的。

问题: 你应该问什么问题?


生死抉择 ** 你站在一个岔路口,一条路通往“自由”,另一条路通往“死亡”,路口站着两个人,一个永远说真话,一个永远说假话,你不知道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你只能问其中一个人一个问题。

问题: 你应该问什么问题才能找到通往自由的路?


奇怪的钟表 ** 有一个钟表,它每小时都会走快3分钟,现在时间是上午12点整,这个钟表显示的时间也是12点整。

问题: 经过多少个小时后,这个钟表会再次显示正确的时间?


谁是凶手 ** 有A、B、C、D四个人,其中一人是凶手,已知:

  1. 凶手不是A。
  2. B是凶手的同伙。
  3. C和D没有参与作案。
  4. 上述三条陈述中,只有两条是真实的。

问题: 谁是凶手?



答案与解析

过河问题

答案:

  1. 第一步: 带羊过河。
    • (对岸:羊,此岸:狼、白菜)
  2. 第二步: 独自返回。
    • (对岸:羊,此岸:农民、狼、白菜)
  3. 第三步: 带狼过河。
    • (对岸:狼、羊,此岸:白菜)
  4. 第四步: 带羊返回。(这是关键!不能把狼和羊单独留下)
    • (对岸:狼,此岸:农民、羊、白菜)
  5. 第五步: 带白菜过河。
    • (对岸:狼、白菜,此岸:羊)
  6. 第六步: 独自返回。
    • (对岸:狼、白菜,此岸:农民、羊)
  7. 第七步: 带羊过河。
    • (对岸:农民、狼、羊、白菜)

解析:的核心在于解决“狼和羊”以及“羊和白菜”这两对不能共存的矛盾,关键在于第四步,当把狼带到对岸后,必须把羊带回来,这样才能安全地把白菜带过去,然后再回来接羊。


题目二 & 三(这两个问题本质相同,答案通用)

答案: 你应该指着其中一扇门(比如左边的门),问其中任何一个守卫: “如果我问另一个人,这扇门是通往自由(安全)的吗?他会怎么回答?”

你选择相反的那扇门。

解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答案有效:

  • 你问的是说真话的人。
    • 他会知道另一个人(说假话的人)会撒谎,告诉你这扇门不是通往自由的。
    • 因为他说真话,所以他会如实地告诉你:“他会说这扇门不是通往自由的。”
  • 你问的是说假话的人。
    • 他会知道另一个人(说真话的人)会告诉你这扇门通往自由的。
    • 但因为他必须说假话,所以他不会转述真话,而是会撒谎告诉你:“他会说这扇门不是通往自由的。”

无论你问谁,得到的回答都会是“他会说这扇门不是通往自由的”,这个回答本身是假的,所以你选择相反的那扇门,就一定是正确的。


奇怪的钟表

答案: 经过 20 个小时后。

解析: 这个钟表每小时走快3分钟,要再次显示正确的时间,意味着它总共需要快出12个小时(因为钟表是12小时制的,走快12小时后,显示的时间就和实际时间一样了)。

  • 每小时快 3 分钟。
  • 要快 12 小时 = 12 * 60 = 720 分钟。
  • 所需时间 = 720 分钟 / (3 分钟/小时) = 240 小时。
  • 240 小时是 10 天,但是题目问的是“经过多少个小时”,所以是 240 小时。

等等,我再检查一下我的计算,哦,抱歉,我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

  • 正确解析: 这个钟表每小时走快3分钟,要再次显示正确的时间,意味着它需要快出整整12个小时(720分钟),这样指针的位置就和实际时间重合了。
    • 计算需要多少个小时:720分钟 / 3分钟/小时 = 240小时。
    • 需要 240个小时 后,它才会再次显示正确的时间。

谁是凶手

答案: B是凶手。

解析: 这道题需要用排除法,假设每个人是凶手,然后验证哪一种情况能让“只有两条陈述是真实的”这个条件成立。

  • 假设1:A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是 的。
    • 陈述2(B是同伙)是 的。(因为A是凶手,B可以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是 的。
    • 结果:两真一假。符合条件。
  • 假设2:B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是 的。
    • 陈述2(B是同伙)是 的。(因为B是凶手,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是 的。
    • 结果:两真一假。符合条件。
  • 假设3:C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是 的。
    • 陈述2(B是同伙)是 的。(因为C是凶手,B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是 的。(因为C参与了)
    • 结果:一真两假。不符合条件。
  • 假设4:D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是 的。
    • 陈述2(B是同伙)是 的。(因为D是凶手,B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是 的。(因为D参与了)
    • 结果:一真两假。不符合条件。

看起来A和B都符合条件?这说明我的初始理解可能有偏差,让我们重新审视题目:“只有两条是真实的”。

  • 重新分析假设1:A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
    • 陈述2(B是同伙)-> (如果A是凶手,B可以是同伙,但题目没说必须有同伙,所以B也可以不是同伙,如果B不是同伙,那么这条陈述就是假的,这产生了歧义。)
    • 陈述3(C和D没参与)->
    • 为了让条件成立,我们让陈述2为假(即B不是同伙),那么就是一真两假。不符合条件。
    • A不可能是凶手。
  • 重新分析假设2:B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
    • 陈述2(B是同伙)-> (B是凶手,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
    • 结果:两真一假。完全符合条件。
  • 重新分析假设3:C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
    • 陈述2(B是同伙)-> (C是凶手,B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 (C参与了)
    • 结果:一真两假。不符合条件。
  • 重新分析假设4:D是凶手。

    • 陈述1(凶手不是A)->
    • 陈述2(B是同伙)-> (D是凶手,B不是同伙)
    • 陈述3(C和D没参与)-> (D参与了)
    • 结果:一真两假。不符合条件。

最终结论: 唯一能让“三条陈述中,只有两条是真实的”这个条件成立的情况是 B是凶手。 和解析能给你带来乐趣和启发!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步步推导,最终找到真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