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报名条件主要依据《关于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试行告知承诺制的通知》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的通知》等文件,核心精神是“告知承诺制”的全面推行。

以下是2025年一建考试的报名条件,分为“考全科”和“免试部分科目”两种情况。
考全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这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报考路径。
学历与工作年限要求(按最高学历要求):
-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
- 工作要求: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 6年。
- 时间计算: 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 2025年12月31日。
-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
- 工作要求: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 4年。
- 时间计算: 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 2025年12月31日。
-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
- 工作要求: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 2年。
- 时间计算: 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 2025年12月31日。
-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博士学位:
- 工作要求: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 1年。
- 时间计算: 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 2025年12月31日。
重要补充说明:
- 工作年限计算: 全日制学历的工作年限,从毕业后开始计算,不能计算实习期,非全日制学历(如自考、成考、网教、电大等)的工作年限,可以累加计算,即取得前学历的工作年限和后学历的工作年限可以相加。
- 专业要求: “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是一个专业目录,具体专业可以参考原人事部和建设部发布的《工程类及工程经济专业专业对照表》,如果你的专业不在此列,可能无法报考。
- 工作单位证明: 报名时需要填写工作单位信息,部分地区可能需要单位开具工作年限证明(但在告知承诺制下,很多地区简化了此流程,改为考生个人承诺)。
免试部分科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符合此条件的考生,可以免试《建设工程经济》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两个科目,只需参加《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
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
- 条件: 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证书》,且满足以下工作年限要求:
- 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专及以上学历。
- 工作要求: 具有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或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新规定):
- 条件: 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注册证书》,且满足以下工作年限要求:
- 工作要求: 具有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或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重要说明:
- “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在2003年已经取消,被“一级建造师注册证书”取代,在2025年,符合免试条件的主要是那些在2003年之前已经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证书,并按规定通过考试或考核认定取得了“一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2025年的特殊政策:“告知承诺制”
这是2025年报名方式的核心变化,对考生影响重大。
什么是告知承诺制?
- 核心: 考生在报名时,需要签署《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承诺自己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学历、工作年限、专业等)真实、准确、有效,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责任。
- 简化流程: 考生无需再提供单位盖章的证明材料,也无需再到现场进行资格审核,大大简化了报名流程。
告知承诺制的具体操作:
- 网上报名: 考生直接在人事考试网填写信息并签署承诺书。
- 在线核验: 系统会自动核验考生的学历、学位等信息。
- 考中抽查: 考试组织机构会在报名、考试、证书发放等环节,通过随机抽查、重点监管等方式,对考生的承诺内容进行核查。
- 考后审核: 这是告知承诺制的关键环节。所有科目的成绩合格后,考生仍需接受资格审核,审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在线人工核查: 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图片或扫描件。
- 现场资格审核: 携带原件到指定地点进行审核。
- 政府部门内部核查: 通过与公安、教育、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进行核查。
- 严惩不实承诺: 一旦发现考生在报名时存在不实承诺,将面临:
- 当次该科考试成绩无效。
- 已取得的证书无效,并收回证书。
- 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
- 将失信情况记入个人征信记录。
对于2025年的一建考试报名,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 学历专业: 确认自己的专业是否属于“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
- 工作年限: 根据自己的最高学历,计算到2025年12月31日为止,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年限是否足够。
- 报名方式: 采用“告知承诺制”,报名流程简化,但诚信要求极高。
- 资格审核: 成绩合格后必须通过审核才能拿证,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建议您在报名前,务必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或您所在省份的人事考试中心官网,仔细阅读当年的官方报考通知,以获取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