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小学数学”通常指的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张天孝老先生主编的一套极具影响力的数学教材和教学体系,它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奥数”思维启蒙和素质教育的结合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这套体系:
什么是“新思维小学数学”?
“新思维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一套课本,它是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它脱胎于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界著名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由张天孝老师带领团队历经数十年实践、修订和完善而成,这套体系强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数学”。
“新思维”的核心特点是什么?
“新思维”之所以与众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核心特点:
强调思维过程,而非结果
这是最核心的理念,传统教学可能更看重学生是否算对了答案,而“新思维”更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它鼓励学生:
- 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思路。
- 清晰表达: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即“你是怎么想的?”。
- 重视过程:即使答案错了,但思考方法有价值,也会得到肯定。
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与“网络化”
“新思维”非常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不是将知识点孤立地传授,而是将它们编织成一个网络,在学习乘法时,它会自然地与加法、面积、甚至除法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问题驱动,激发探究
教材中充满了设计精良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而不是简单的习题,这些问题旨在:
- 激发好奇心: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挑战性。
- 引导自主探究:学生需要自己去观察、发现、尝试和验证,而不是被动接受。
-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面对新问题,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方案。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这是“新思维”的精髓所在,它将抽象的数学思想(如:转化、数形结合、分类、归纳、建模等)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 数形结合:用图形(如线段图、方格图)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解决复杂应用题的利器。
- 转化思想: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将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为简单图形的组合)。
- 建模思想: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方程、函数的雏形)。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
知识点不是一次学完就不再接触,而是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反复出现和深化,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一个数学概念可能在三年级以直观的方式出现,四年级用算术方法深化,五、六年级再用代数方法提升。
“新思维”与传统教材/奥数有何不同?
| 特征 | 新思维小学数学 | 传统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 | 传统奥数 |
|---|---|---|---|
| 目标 | 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 掌握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 应对竞赛,选拔尖子生 |
| 难度 | 螺旋式上升,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但坡度较缓 |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难度适中 | 难度跳跃大,技巧性强,追求难题、怪题 |
| 方法 | 强调思想方法,鼓励多解,重视过程 | 强调基础知识和常规解题方法 | 强调特定技巧和公式,追求解题速度 |
| 适用性 | 面向全体学生,尤其适合学有余力、喜欢思考的孩子 | 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 主要面向少数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天赋较高的学生 |
| 关系 | 可以看作是“大众化的思维启蒙”,是“奥数的思维基础” | 是国家课程的主体 | 是“精英化的思维拔高” |
“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数学版,它让所有孩子都能接触到高阶的数学思维;而“奥数”更像是“应试教育”的数学版,目标明确指向竞赛。
如何使用“新思维”进行学习?
对于学生:
- 课前预习:尝试理解新问题,带着疑问听课。
- 课上专注:认真听老师的分析思路,特别是“为什么这么想”。
- 课后精做:不要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做完一道题后,要反思:
- 还有其他方法吗?
- 这道题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 它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 善用错题本:记录下做错的题和好的解法,定期回顾。
对于家长:
- 转变观念:不要只盯着分数,要关注孩子思考的过程和逻辑是否清晰。
- 引导提问: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他思考,如“你是怎么想的?”“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如果换一个条件会怎么样?”
- 创造环境: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一个可以自由讨论数学问题的家庭氛围。
- 适当拓展:在掌握“新思维”的基础上,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以再接触一些经典的奥数内容,这时会感觉水到渠成。
评价与争议
优点:
- 思维训练效果好:能有效提升孩子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后劲足:接受过“新思维”训练的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对代数、几何等抽象学科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通常更强。
- 激发兴趣:有趣的问题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保护甚至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争议与挑战:
- 对教师要求高:教好“新思维”的老师需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引导技巧,不能照本宣科。
- 对家长有挑战:如果家长自己不熟悉其思维方法,可能难以辅导孩子,甚至会用传统的方法“纠正”孩子,起到反效果。
- 学习周期长: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分数提升”。
- 与校内考试不完全同步:其知识点和难度有时会超出校内教学大纲,需要学生自行进行平衡和衔接。
新思维小学数学是一套非常优秀且先进的数学思维训练体系。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把数学当作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和法则,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锻炼大脑、提升智力的体操。
对于希望孩子不仅学好数学,更能“会学”数学,培养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但需要明确的是,它需要家长和孩子都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真正发挥其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