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内科学思维导图更新了吗?最新考点有哪些?

内科学 思维导图 (总览)

中心主题:内科学

2025内科学思维导图更新了吗?最新考点有哪些?-图1

  • 核心理念: 以诊断为基础,以治疗为核心,以预防为导向。
  • 基本方法: 病史采集 + 体格检查 + 辅助检查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 → 随访与预防。
  • 两大基石:
    • 诊断学: 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
    • 治疗学: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康复治疗。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疾病

中心主题:呼吸系统疾病

  • 核心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发热。

  • 核心检查: 胸部影像学、肺功能、血气分析、痰液检查、支气管镜。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流行性感冒

    • 病因: 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
    • 特点: 自限性,流感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
    • 治疗: 对症支持,流感早期可抗病毒(奥司他韦)。
  • 肺炎

    • 分类:
      • 按环境: 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按病原体: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 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项主要标准+≥2项次要标准)。
    • 治疗: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重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核心概念: 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
    • 病因: 吸烟(最重要)、空气污染、遗传因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 诊断: 肺功能检查(FEV1/FVC < 70%)是金标准。
    • 治疗:
      • 稳定期: 支气管舒张剂(核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指征时)、康复治疗。
      • 急性加重期: 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有脓性痰时)。
  • 支哮喘

    • 核心概念: 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
    • 与COPD鉴别: 哮喘气流受限可逆,COPD不可逆;哮喘有过敏史,COPD有吸烟史。
    • 诊断: 症状+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 治疗:
      • 长期控制: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核心)、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快速缓解: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
  • 肺血栓栓塞症

    • 核心概念: 肺动脉及其分支内血栓形成。
    • 高危因素: Virchow三联征(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
    • 诊断: D-二聚体(筛查)、CT肺动脉造影(CTPA,金标准)。
    • 治疗: 抗凝治疗(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溶栓治疗(大面积PTE)、血栓切除术。
  • 肺癌

    • 按组织学: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肺癌(SCLC,占15%,恶性度高)。
    • 高危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
    • 诊断: 影像学+病理学+细胞学(金标准)。
    • 治疗: NSCLC以手术为主,SCLC以化疗/放疗为主。

第二部分:循环系统疾病

中心主题:循环系统疾病

  • 核心症状: 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水肿、晕厥。

  • 核心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

  • 心力衰竭

    • 分类:
      • 按射血分数: HFpEF(射血分数保留)、HFrEF(射血分数降低)、HFmrEF(射血分数中间值)。
      • 按病程: 急性心衰、慢性心衰。
    • 病因: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
    • 治疗(HFrEF基石):
      • “金三角”: 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 + MRA(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新“四联”: 加上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
  • 心律失常

    • 快速性心律失常:
      • 房颤: 最常见持续性心律失常。治疗: 控制心室率(β-RB、地高辛)、抗凝(预防卒中,CHA₂DS₂-VASc评分)、节律控制。
      • 室上速: 多为折返机制。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腺苷、射频消融根治。
      • 室速/室颤: 致命性! 治疗: 立即电复律/除颤。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 治疗: 药物(阿托品),最有效治疗是心脏起搏器植入
  • 高血压

    •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95%)、继发性高血压(5%)。
    • 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治疗目标: 一般<140/90mmHg,能耐受者可更低。
    • 药物分类:
      • 一线: CCB(地平类)、ACEI/ARB(普利/沙坦类)、噻嗪类利尿剂。
      • 其他: 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 ACS包括: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脉完全闭塞。治疗: 紧急再灌注(溶栓或PCI)。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部分闭塞。治疗: 抗栓(双抗)、PCI/CABG(有指征时)。
    • 诊断: 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冠脉造影。
  • 心脏瓣膜病

    • 常见类型:
      • 二尖瓣狭窄: 常见病因风湿热。体征: 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 主动脉瓣狭窄: 常见病因退行性钙化。体征: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 治疗: 内科对症治疗,外科手术/介入瓣膜置换/修复是根本。

第三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中心主题:消化系统疾病

  • 核心症状: 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黄疸。

  • 核心检查: 胃镜、肠镜、腹部超声/CT、肝功能、粪便检查。

  • 胃食管反流病

    • 核心机制: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
    •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
    • 并发症: 食管炎、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
    • 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 PPI(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 消化性溃疡

    • 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NSAIDs药物。
    • 好发部位: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 治疗: 根除Hp(四联疗法: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停用NSAIDs、抑酸。
  • 炎症性肠病

    • 分类:
      • 克罗恩病: 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透壁性炎症。
      • 溃疡性结肠炎: 累及直肠和结肠,连续性、黏膜层炎症。
    • 治疗: 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
  • 脂肪肝

    • 分类: 酒精性、非酒精性。
    • NAFLD是现在重点,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 诊断: 影像学(超声、FibroScan)、肝穿刺活检(金标准)。
    •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减肥、运动)是基石
  • 肝硬化

    • 病因: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
    • 失代偿期表现: 腹水、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黄疸。
    • 治疗: 对症处理(利尿剂消退腹水、乳果糖防治肝性脑病)、病因治疗、肝移植。
  • 胰腺炎

    • 分类: 急性、慢性。
    • 急性胰腺炎:
      • 病因: 胆石症(最常见)、酗酒。
      • 严重程度: 轻症(自限性)、重症(可伴器官衰竭、局部并发症)。
      • 治疗: 禁食水、液体复苏、抑制胰酶

第四部分:泌尿系统疾病

中心主题:泌尿系统疾病

  • 核心症状: 水肿、高血压、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蛋白尿。

  • 核心检查: 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

  • 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小球肾炎: 多与链球菌感染后有关,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损害)。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常伴有少尿/无尿,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环磷酰胺),必要时透析。
    • 慢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隐匿,缓慢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 肾病综合征

    • 诊断标准: 大量蛋白尿(>3.5g/d)+ 低白蛋白血症(<30g/L)+ 水肿 + 高脂血症。
    • 常见病因: 微小病变、膜性肾病、FSGS、膜增生性肾炎。
    • 治疗: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ACEI/ARB(减少尿蛋白)、利尿消肿、降脂抗凝。
  • 尿路感染

    • 分类: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 诊断: 尿常规(白细胞、细菌)+ 尿培养(金标准)。
    • 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部位和药敏结果选择。
  • 慢性肾脏病

    • 分期: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期,从1期(肾功能正常)到5期(肾衰竭)。
    • 治疗: 延缓肾功能进展(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并发症管理(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肾脏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

第五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中心主题:血液系统疾病

  • 核心症状: 贫血(乏力、头晕)、出血倾向(瘀斑、牙龈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 核心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活检、凝血功能、溶血检查。

  • 缺铁性贫血

    • 病因: 慢性失血(最常见,如消化道出血)、摄入不足、吸收障碍。
    • 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是最可靠指标
    • 治疗: 根除病因 + 补铁(口服铁剂)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病因: 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缺乏。
    • 特点: 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出现巨幼变。
    • 治疗: 补充缺乏的物质。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核心机制: 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
    • 诊断: 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重要依据。
    • 治疗: 糖皮质激素(一线)、脾切除、免疫抑制剂。
  • 白血病

    • 分类:
      • 按病程: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 按细胞系: 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器官浸润。
    • 治疗: 化疗(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必要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淋巴瘤

    • 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特点: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B症状)。
    • 诊断: 淋巴结活检是金标准
    • 治疗: 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 出血性疾病

    • 过敏性紫癜: 血管壁异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肾损害。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多,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 血友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

第六部分: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疾病

中心主题:内分泌代谢病

  • 核心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改变、乏力、情绪异常。

  • 核心检查: 激素水平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

  • 糖尿病

    • 分型: 1型(自身免疫)、2型(胰岛素抵抗/分泌不足)、妊娠期糖尿病。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OGTT、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治疗(“五驾马车”):
      • 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监测。
      • 药物: 二甲双胍(一线)、胰岛素、SGLT2i、GLP-1RA等。
  • 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 病因: Graves病(最常见,伴突眼)、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 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放射性碘、手术。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 病因: 自身免疫性(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术后/放疗后。
      • 治疗: 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
  • 血脂异常

    • 分类: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
    •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 他汀类药物(一线降胆固醇)、贝特类(降甘油三酯)。
  • 肥胖症

    • 诊断: BMI ≥ 28 kg/m²。
    •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基础),药物(如GLP-1RA),手术治疗。
  • 痛风

    • 核心物质: 尿酸钠结晶。
    • 特点: 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最常见第一跖趾关节)、肾损害。
    • 治疗:
      • 急性期: 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
      • 慢性期: 降尿酸治疗(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第七部分:风湿性疾病

中心主题:风湿性疾病

  • 核心特点: 累及关节、肌肉及周围软组织,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 核心检查: 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Sm等)、炎症指标(ESR、CRP)。

  • 类风湿关节炎

    • 特点: 对称性、多发性、侵蚀性关节炎,晨僵明显。
    • 诊断: ACR/EULAR分类标准。
    • 治疗: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基石,如甲氨蝶呤,联合生物制剂。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特点: 多系统受累(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神经系统等)。
    • 诊断: 分类标准(SLICC/ACR),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为特异性抗体。
    • 治疗: 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
  • 强直性脊柱炎

    • 特点: 主要累及中轴关节(脊柱、骶髂关节),炎性腰背痛。
    • 诊断: 临床表现 + HLA-B27阳性 + 骶髂关节MRI。
    • 治疗: NSAIDs、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

第八部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中心主题: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 中毒

    • 救治原则: 立即终止接触、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特效解毒剂、对症支持。
    • 常见类型: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特效解毒剂为阿托品氯解磷定
      • 一氧化碳中毒: 关键是高压氧治疗
      • 镇静催眠药中毒: 对症支持,血液净化。
  • 中暑

    • 分型: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
    • 热射病: 最严重类型,核心体温>40°C,伴神志障碍。
    • 治疗: 快速降温是首要任务(体外降温、体内降温)。

总结与复习建议

  1. 框架先行: 先掌握每个系统的核心症状、核心检查和核心疾病。
  2. 对比记忆: 将容易混淆的疾病放在一起对比,如COPD vs 哮喘、心梗 vs 心绞痛、甲亢 vs 甲减、溃疡性结肠炎 vs 克罗恩病。
  3. 抓住主线: 对于每个疾病,抓住“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这条主线。
  4. 图表辅助: 制作自己的表格或流程图,例如高血压的用药选择、心衰的“金三角”、糖尿病的用药路径等。
  5. 实践出真知: 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理解会更加深刻。

这份思维导图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精炼,祝你学习顺利,医路坦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