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思维导图如何高效备考?

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思维导图如何高效备考?-图1


道德

定义与内涵

  • 是什么: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 核心: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荣与辱等价值判断。
  • 特点:
    • 非强制性: 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
    • 普适性: 虽有阶级性,但存在全人类共通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
    • 变动性: 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

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功能与作用

  • 个人层面:
    • 修身养性: 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个人修养。
    • 指引行为: 为个人选择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 社会层面:
    • 维系秩序: 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凝聚共识: 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增强社会凝聚力。
  • 国家层面:
    • 提升软实力: 弘扬道德风尚,塑造国家良好形象。

  • 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个人品德: 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勤俭、谦虚。

法治

定义与内涵

  • 是什么: 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核心: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 原则:
    • 法律至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权力制约: 国家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 程序正当: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 人权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根本目标。

核心特征

  •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
  • 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公开性: 内容清晰,程序透明。
  • 法律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为社会行为提供稳定的预期。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功能与作用

  • 规范作用:
    • 指引: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方向和标准。
    • 评价: 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
    • 预测: 预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法律后果。
    • 教育: 通过法律实施影响人们思想,树立法治观念。
    • 强制: 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实施。
  • 社会作用:
    • 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来规范社会关系。
    • 保障公民权利: 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及救济途径。
    • 制约公权力: 防止权力滥用,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推动社会发展: 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实体法: 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如《民法典》、《刑法》)。
  • 程序法: 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程序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 依法治国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区别

  • 产生方式不同: 道德(自发形成);法治(国家制定或认可)。
  • 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观念、舆论、传统);法治(成文法典、法规)。
  • 强制力不同: 道德(非强制性,依靠自律);法治(强制性,依靠国家暴力机关)。
  • 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范围广,调整所有社会关系);法治(范围相对窄,主要调整重要社会关系)。
  • 评价标准不同: 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法治(以合法与不合法为标准)。

联系

  •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 良好的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源泉和评价标准,法律要体现和弘扬社会主流道德(如诚实信用原则)。
    • 法治是道德的保障: 法律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道德底线,通过奖励善行来弘扬道德风尚(如设立“见义勇为奖”)。
  • 目标一致:
    • 共同目标: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 相互渗透:
    • 法律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如法律的正义性)。
    • 道德观念也会影响法律的实施和遵守(人们的守法意识)。

如何践行: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尊法:树立法治信仰

  • 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 敬畏法律,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

学法:掌握法律知识

  • 学习宪法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 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守法:遵守法律规范

  • 将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
  • 不触碰法律红线,履行法定义务。

用法:运用法律武器

  • 当自身或他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监督法律的实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