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考研,新传vs心理学,哪个上岸率更高?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选择题,很多考研同学都会在“新传”和“心理学”之间犹豫。没有一个绝对的“哪个更好考”,而是要看“哪个更适合你”

2025考研,新传vs心理学,哪个上岸率更高?-图1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帮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判断。

结论先行

  •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生,追求“相对容易入门”和“不考数学”心理学(学硕) 可能比新传更友好一些,它的知识体系更偏向于理解和记忆,不像新传那样对热点和写作有极高的要求。
  • 如果你是本专业考生,或者文笔好、对热点敏感、不排斥大量背诵新传 可能更适合你,它的专业课一(通常是新闻传播史论)虽然需要大量背诵,但相对固定,而专业课二(实务)则非常考验你的综合能力。

详细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 新闻传播学 心理学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专业课一(理论)、专业课二(实务)
理论: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网络传播等。
实务:新闻评论、消息写作、策划、采访等。
政治、外语、专业课一(普心/导论)、专业课二(分支学科)
普心/导论: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必考。
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等(根据学校不同,考2-3门)。
知识体系与学习特点 广而不深,热点驱动,强实践性
广度:涉及新闻、广告、公关、广电、网络传播等多个领域,知识面要求广。
热点:必须紧跟时事,对网络热点、媒介事件有敏感度,并能用理论分析。
实践:对写作能力要求极高,实务题需要大量的练习。
体系性强,重理解与实验,逻辑要求高
体系:知识体系非常系统和连贯,像一棵大树,普心是树根,其他分支是枝干。
理解: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很多概念需要理解其内涵和逻辑,特别是实验、统计部分。
逻辑:实验设计、统计计算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理科思维(即使是文科方向)。
背诵量 极大
• 新闻史、各种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核心观点都需要精确记忆。
极大
• 普心、发展、教育、社会等分支都有海量的名词解释、简答题需要背诵。
跨考难度 中等
• 门槛看似不高,但对写作和热点的敏感度是长期积累的,跨考生需要下大功夫弥补。
较低(学硕)
• 心理学本身是基础学科,对本科专业没有严格限制,其知识体系虽然庞大,但逻辑清晰,跨考生只要肯花时间,完全可以掌握。但注意:应用心理专硕可能更看重实践背景。
竞争情况 “卷王”专业之一
• 招生院校多,但报考人数也极其庞大,尤其是顶尖名校(如人大、复旦、中传),报录比非常高。
竞争激烈,但分布不均
• 同样是热门专业,但顶尖院校(如北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的竞争压力不输新传,而一些普通院校的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国家线与院校线 国家线较高
• 由于报考人数多,整体分数水涨船高,国家线通常在A区355+,B区345+,对公共课和专业课要求都不低。
国家线相对较低
• A区国家线一般在450-460分(满分500),B区在420分左右,看起来比新传低一些。 心理学专业课难度大,拉分严重,导致实际录取分数线可能很高。
适合人群 • 文笔好,逻辑清晰,善于思辨。
• 对社会热点、媒介现象有浓厚兴趣。
• 不排斥甚至享受写作和策划。
• 本科为新闻、中文、历史等相关专业。
• 记忆力好,有耐心,能坐得住。
• 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兴趣。
• 不排斥甚至喜欢研究数据、做实验(学硕)。
• 本科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

给你的具体建议

  1. 评估自身基础和兴趣

    • 你讨厌写作吗? 如果看到评论写作就头疼,那新传的实务部分可能会让你非常痛苦。
    • 你对数字敏感吗? 心理学学硕的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是“拦路虎”,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如果数学基础差,需要慎重考虑。
    • 你喜欢什么? 是更喜欢分析社会现象、媒体事件(新传),还是更喜欢探究个体行为、内心世界(心理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2. 目标院校是关键

    • 不要只看专业,要看具体学校。 有的学校新传是王牌,心理学是普通专业;有的则相反。
    • 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看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这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对比不同学校新传和心理学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线等,你会发现,同样是心理学,北大和一所普通二线的考试难度天差地别。
  3. 考虑未来职业规划

    • 新传:就业面广,但竞争也激烈,主流去向包括媒体、互联网大厂(运营、内容、市场)、公关广告公司、国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岗等。
    • 心理学:就业路径相对“专精”,主要方向包括:学校心理老师/辅导员、企业HR(人才测评、员工EAP)、心理咨询师(需要长期深造和考证)、用户体验(UX)研究员、考公(公检法司系统有相关岗位)等。
  • 追求“入门平缓”,不排斥海量背诵和逻辑梳理 -> 优先考虑心理学(学硕)
  • 文笔好,热点敏感,不排斥写作,想进入媒体或互联网内容行业 -> 优先考虑新传

无论选择哪个,都要做好“考研是一场艰苦的战斗”的心理准备,两个专业都绝非易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先花一周时间,把两个专业的核心参考书找来看一看,感受一下哪个的知识体系更能吸引你,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祝你成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