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大思维图示法?
八大思维图示法是一套基于认知科学的思维工具,它不像传统的头脑风暴那样自由发散,而是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思维框架”或“视觉语言”,每一种图示都对应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将大脑中抽象的思考过程“画”出来,使其变得清晰、有条理、易于理解和交流。

核心思想是:“用图思考,让思维看得见”。
八大思维图示详解
每一种图示都像一个“工具”,有特定的用途和画法,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圆圈图 - 定义事物
- 核心用途:定义一个概念或事物,将主题放在中心,周围环绕着与它相关的所有信息。
 - 结构:一个中心圆(主题)被一个更大的圆包围。
 - 定义、描述、特征、是什么。
 - 适用场景:
- 学习新词汇:如“什么是‘水’?”
 - 描述一个事物:如“我的家庭”、“我的学校”。
 - 头脑风暴一个主题的所有相关信息。
 
 - 示例:
- 中心主题:苹果
 - 外圈:红色的、圆形的、水果、可以吃、长在树上、有籽、很甜、可以做苹果派等。
 
 
树形图 - 分类与层级
- 核心用途:将一个总概念分解成若干个子类别,或进行层级分类,像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枝,还有更细的枝叶。
 - 结构:一个主干(总主题),连接着多个主分支(一级分类),每个主分支下还可以有子分支(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等)。
 - 分类、分组、层级、组织、列举。
 - 适用场景:
- 写作文前构思大纲。
 - 科学课上对动物、植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 -> 食肉动物 -> 狮子)。
 - 制定项目计划或任务分解。
 
 - 示例:
- 总主题:动物
 - 一级分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
 - 二级分类(以哺乳动物为例):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狮子、大象、熊猫)
 
 
气泡图 - 描述特征
- 核心用途:描述一个事物的形容词特征,中心是主题,周围是描述它的形容词气泡。
 - 结构:一个中心圆(主题),周围环绕着多个与它相连的气泡,气泡内填写形容词。
 - 描述、特征、形容词、品质。
 - 适用场景:
- 文学分析:描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孙悟空 -> 机智、勇敢、顽皮、神通广大)。
 - 描述一个地方或物品的感受。
 - 练习使用形容词。
 
 - 示例:
- 中心主题:大象
 - 周围气泡:巨大的、灰色的、温柔的、有长鼻子的、陆生的、群居的。
 
 
双气泡图 - 比较与对比
- 核心用途: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气泡图的升级版。
 - 结构:两个中心圆(代表两个事物),中间有一个重叠的气泡(代表共同点),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气泡(代表各自独有的特点)。
 - 比较、对比、异同、相似、不同。
 - 适用场景:
- 比较两篇文章、两个人物、两个历史事件。
 - 分析两种产品的优缺点。
 - 学习外语时对比两种语言的差异。
 
 - 示例:
- 事物A:猫
 - 事物B:狗
 - 共同点:宠物、会叫、四条腿、有主人。
 - 猫独有:独立、喜欢抓挠、会爬树。
 - 狗独有:忠诚、会取悦主人、需要遛弯。
 
 
流程图 - 序列与流程
- 核心用途:描述一个有先后顺序的事件或步骤,展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 结构:用方框表示步骤,用箭头连接,表示流程的方向,通常包含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
 - 顺序、步骤、流程、时间线、如何做。
 - 适用场景:
- 描述一个科学实验的步骤。
 - 写作文的叙事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 介绍一个产品或菜品的制作过程。
 
 - 示例:
- 主题:如何种豆芽
 - 步骤:挑选绿豆 -> 浸泡一夜 -> 放在漏篮上 -> 每天浇水 -> 等待发芽 -> 收获豆芽。
 
 
复流程图 - 因果关系
- 核心用途:分析一件事情的因果链条,一个原因可能导致多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可能由多个原因导致。
 - 结构:中间的方框是“事件”或“结果”,左侧的方框是“原因”,用箭头指向事件,右侧的方框是“结果”,由事件指向它们,箭头可以分叉,表示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
 - 原因、结果、导致、影响、因果。
 - 适用场景:
- 分析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后果。
 - 探讨一个环境问题(如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 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
 
 - 示例:
- 事件:森林大火
 - 原因:闪电、人为纵火、天气干燥。
 - 结果:动物死亡、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经济损失。
 
 
括号图 - 整体与部分
- 核心用途**:将一个整体事物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强调“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 结构:一个大的括号覆盖整体,内部用更小的括号分解出各个部分。
 - 整体、部分、构成、分解、结构。
 - 适用场景:
- 分析一个物体的物理结构(如:一栋房子 -> 地基、墙体、屋顶)。
 - 理解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电脑 -> 硬件、软件 -> 硬件又包括CPU、内存等)。
 - 学习数学的组成(如:数字123 -> 100 + 20 + 3)。
 
 - 示例:
- 整体:一个苹果派
 - 一级部分:派皮、馅料
 - 二级部分(馅料):苹果、糖、肉桂粉。
 
 
桥形图 - 类比与推理
- 核心用途:进行类比和建立关系,展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并进行推理。
 - 结构:像一座桥,上方是“基本项”,下方是“类比项”,中间的横线(“像”)是“关系词”。
 - 类似、如同、相当于、类比、推理。
 - 适用场景:
- 学习数学中的比例和等值。
 - 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 将已知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
 
 - 示例:
- 关系词:是一种交通工具
 - 基本项:汽车 是 一种 陆地 交通工具。
 - 类比项1:轮船 是 一种 水上 交通工具。
 - 类比项2:飞机 是 一种 空中 交通工具。
 
 
八大思维图示法的核心价值与优势
- 可视化思维: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图形,降低认知负荷,让思路更清晰。
 - 标准化与普适性:八种图示是通用的“思维语言”,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科,都可以使用。
 - 培养逻辑思维:每种图示都对应一种逻辑关系(定义、分类、因果、序列等),反复使用能内化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 提升学习效率:在预习、复习、做笔记、写作、解题等各个环节都能应用,帮助构建知识网络,加深理解。
 - 促进沟通与协作:图示化的思维成果便于与他人分享和讨论,减少误解,让团队合作更高效。
 
如何开始使用?
- 从简单开始:先选择一两种最常用的图示(如圆圈图、树形图)进行练习。
 - 明确目的:在使用前先问自己:“我这次思考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想定义?想分类?还是想找原因?)
 - 选择合适的图示:根据目的,从八种图示中挑选最匹配的一种。
 - 动手画出来:不要只在脑子里想,拿起笔(或用软件)把它画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梳理和深化。
 - 不断练习与反思: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图示,并思考哪种图示在什么场景下最有效。
 
八大思维图示法是一套非常实用的“思维工具箱”,掌握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考方法,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