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维火花:创意思维工作坊》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点燃思维火花:创意思维工作坊
- 授课对象: 中学生、大学生或企业青年员工
- 课时安排: 90分钟 (可根据需要拆分为两个45分钟课时)
- 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创意思维”的核心概念,认识到它是一种可以学习和训练的技能,而非与生俱来的天赋。
- 掌握至少2-3种实用的创意思维工具(如:头脑风暴、SCAMPER法、思维导图)。
- 能够运用所学工具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或完成一个创意任务。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方式,体验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的全过程。
- 培养观察、联想、跨界思考和批判性反思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打破“我不够有创意”的自我设限,建立自信,敢于提出“疯狂”的想法。
- 培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理解并尊重不同观点,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共创。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并实践创意思维的具体方法,体验思维转换的乐趣。
- 教学难点: 如何营造一个安全、无评判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跳出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如何引导学生从“天马行空”的发散阶段,有效地收敛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白板或大张海报纸、马克笔、便签纸、计时器、小奖品(可选)。
- 学生准备: 笔记本、笔,一颗开放和好奇的心。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破冰启航——打破思维的“墙” (10分钟)

- 活动名称: 两个铅笔的用途
- 活动流程:
- 提问: “同学们,请告诉我,一支铅笔有哪些用途?” (学生自由回答,写在白板上:写字、画画、做记号、当尺子……)
- 升级挑战: “如果给你两支铅笔,你又能想出哪些不一样的用途?”
- 引导与记录: 鼓励学生跳出“书写工具”的固有概念,可能会有答案:吉他弦、天平的秤杆、支架、显微镜的载物台、搅拌棒、武器、道具……将所有答案都记录下来,无论多“离谱”。
- 设计意图:
-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个事物,通过改变视角和组合方式,可以产生无穷的创意。
- 初步打破学生“功能固着”的思维定势,为后续课程铺垫轻松、开放的基调。
第二环节:理论基石——什么是创意思维? (15分钟)
- 概念引入:
- 提问: “刚才的游戏,我们其实已经在进行一种叫做‘创意思维’的活动,到底什么是创意思维?”
- PPT展示与讲解:
- 不是什么: 创意思维 ≠ 艺术创作 ≠ 天赋异禀 ≠ 灵光一闪。
- 是什么: 创意思维是一种可以学习和训练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可能性的过程。
- 核心公式: 创意 = 知识 × (好奇心 + 想象力) × 行动
- 两种核心思维模式:
- 发散思维: 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思考,追求“数量”和“多样性”。(如:两支铅笔的用途)
- 收敛思维: 将发散出来的众多想法进行筛选、分析、整合,聚焦于“最佳”或“最可行”的方案。
- 设计意图:
- 为“创意思维”正名,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 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明白创意思维有法可循。
第三环节:方法工具箱——给思维装上“引擎” (30分钟)
- 本环节采用“工具讲解 + 即时练习”的模式,每个工具后紧跟一个简短练习。
-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 讲解 (5分钟):
- 核心原则: 追求数量、不评判、欢迎异想天开、结合并改进他人想法。
- 规则强调: 在这个阶段,“没有坏点子”,甚至“没有点子,只有想法”。
- 练习 (5分钟):
- 任务: “请以‘未来的书包’为主题,进行3分钟的头脑风暴,请遵守四大原则!”
- 形式: 学生分组,在便签纸上写下各自的想法,贴在小组的海报纸上。
- 讲解 (5分钟):
-
SCAMPER思维模型 (10分钟)
- 讲解 (5分钟):
- 介绍: SCAMPER是一个检查清单,通过七个角度来激发对现有事物的改进和新创意。
- 字母含义:
- S (Substitute - 替代): 能用什么来替代?(材料、零件、流程)
- C (Combine - 合并): 能和什么合并?(功能、想法、物体)
- A (Adapt - 改造): 能否借鉴其他事物的想法?(自然界、其他行业)
- M (Modify/Magnify - 修改/放大): 能否改变形状、颜色、功能?能否放大或缩小?
- P (Put to another use - 转换用途): 还能用来做什么?
- E (Eliminate - 剔除): 能减去什么?(简化、变得更轻)
- R (Reverse/Rearrange - 颠倒/重组): 能否把顺序、结构反过来?
- 练习 (5分钟):
- 任务: “请用SCAMPER模型,重新构思你刚才的‘未来书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字母进行思考,看能产生什么新灵感。”
- 形式: 学生在原有头脑风暴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新的SCAMPER想法。
- 讲解 (5分钟):
-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 讲解 (5分钟):
- 介绍: 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图形思维工具,由中心主题发散出各级分支。
- 要素: 中心图像、分支(关键词、图像、颜色)。
- 练习 (5分钟):
- 任务: “请用思维导图,规划一次完美的周末,中心是‘完美周末’,然后发散出各个分支(如:美食、娱乐、运动、学习等)。”
- 形式: 学生在笔记本上快速绘制,体验视觉化思考的魅力。
- 讲解 (5分钟):
第四环节:实战演练——解决一个真问题 (20分钟)
- 发布挑战:
- 情景设定: “学校/公司里有一个‘痛点’:课间休息/午休时间,大家总是不知道去哪里、做什么,导致时间浪费,或者人挤人,请你们小组,运用今天学到的创意思维工具,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 要求:
- 方案要具体、有创意、可实施。
- 小组合作,利用所有工具。
- 最终成果将以一张“创意海报”的形式呈现。
- 小组活动 (15分钟):
- 学生分组(4-6人一组),领取海报纸和彩笔。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并适时提问以激发深度思考(如:“你们的方案如何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有没有可能借鉴其他公共场所的设计?”)。
- 成果展示 (5分钟):
随机抽取1-2个小组,用1分钟时间快速展示他们的“创意海报”和核心想法。
第五环节:总结升华——让创意成为习惯 (5分钟)
- 回顾与反思:
- 提问: “今天的课程中,哪个环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你觉得创意思维最难和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
- 教师总结:
- 再次强调创意思维是一种技能,就像健身一样,需要持续练习。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工具: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和“…会怎样?”。
- 分享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创意之路亦然。
- 布置“创意作业”:
“请从今天回家的路上,找出三个你认为可以改进的小事物,并尝试用SCAMPER模型为其中一个提出改进方案,下节课/下次活动我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 点燃思维火花——创意思维工作坊
- 左侧区域(理论):
- 创意思维 = 可学习的技能
- 发散思维 (求广、求多)
- 收敛思维 (求优、求准)
- 中间区域(工具):
- 头脑风暴: 4大原则 (数量/不评判/自由联想/组合)
- SCAMPER: 替代、合并、改造、修改、转换、剔除、颠倒
- 思维导图: 中心图、关键词、彩色分支
- 右侧区域(活动):
- 挑战:解决“课间休息无聊”问题
- 小组成果展示区(贴上海报纸)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本教案设计注重互动和实践,通过游戏、工具学习和小组挑战,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索。
- 可改进之处:
- 时间控制: 实战演练环节时间可能紧张,需严格控制各小组讨论时间。
- 差异化教学: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引导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挑战。
- 氛围营造: 教师自身的热情和对“疯狂想法”的鼓励至关重要,要确保课堂氛围始终是安全、包容和充满乐趣的。
- 后续延伸: 可以将此课程作为一个系列的开端,后续可以深入探讨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更高级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