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题,2025最新考点有哪些?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题,2025最新考点有哪些?-图1


第一部分:基础思维训练 (共40分)

本部分主要考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收敛能力。

单选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头脑风暴的核心原则是? A. 立即评估每个想法的可行性 B. 追求数量,鼓励自由联想,延迟评判 C. 仅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参与 D. 围绕一个最成熟的想法深入讨论

  2. “功能固着”是指什么? A. 对一个物品只能想到其常见功能,而忽略其他可能性 B. 对创新方法功能的固定理解 C. 创新思维的固化状态 D. 对团队角色的固定认知

  3. “六顶思考帽”方法中,代表“批判性思维、风险评估”的帽子是? A. 白帽 B. 红帽 C. 黑帽 D. 黄帽

  4. “强制关联法”(Forced Connection)的目的是? A. 强制团队接受一个既定方案 B. 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激发新想法 C. 强制关联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D. 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强制合作关系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 【发散思维训练】请列出“回形针”至少10种非传统用途。 (当牙签、SIM卡卡针、微型天线、书签、发夹、手机支架、开锁工具、连接断裂的项链、刮除键盘缝隙的污垢、儿童玩具零件等)

  2. 【联想思维训练】请用“互联网”和“水”这两个关键词,通过至少3个中间联想步骤,最终联想到“环保”。 (示例:互联网 -> 数据中心 -> 水资源消耗 -> 水污染 -> 环保。)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题 (共40分)

本部分主要考察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逆向思维应用 (15分)

问题: 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是“等客上门”,顾客因为需要某本书或偶然路过才进入,请你运用逆向思维,为一家新开业的实体书店设计至少3种吸引顾客主动到店的营销策略。

评分标准:

  • 策略1 (5分): 策略具有颠覆性,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 策略2 (5分): 策略巧妙利用逆向思维,形成差异化竞争。
  • 策略3 (5分): 策略新颖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系统思维分析 (15分)

问题: 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有人提出“修建更多高架桥和道路”的解决方案,请你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这个“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即“副作用”或“第二-order效应”)。

评分标准:

  • 能识别至少3个负面后果 (每个5分)。
  • 分析逻辑清晰,解释了原因和后果之间的关联。
  • 诱导更多购车需求 -> 加剧拥堵;破坏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建设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等。

批判性思维辨析 (10分)

陈述: “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公司应该禁止在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并安装监控软件。”

任务: 请你对上述陈述进行批判性分析,指出其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隐含假设和潜在风险。

评分标准:

  • 识别隐含假设 (4分): 假设员工使用社交媒体都是在摸鱼,而不是用于工作沟通或放松。
  • 指出潜在风险 (4分): 侵犯员工隐私、降低员工信任感和归属感、扼杀创新和灵感(社交媒体是信息来源之一)。
  • 提出更优思路 (2分): 建立信任,引导员工自我管理,或制定明确的社交媒体使用政策。

第三部分:设计思维挑战 (共20分)

本部分考察共情、定义问题、构思、原型和测试的设计思维完整流程。

背景: 你观察到,许多大学生在期末复习期间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你的任务是,为这群大学生设计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你的设计方案:

  1. 共情与定义问题 (5分):

    • 共情: 简要描述你采访或观察到的至少2位典型大学生的具体困境和痛点(“小张感到信息过载,不知道从何开始复习,常常拖延到最后一晚”)。
    • 定义问题: 用“我们如何才能……”的句式,清晰地定义核心问题。
      • 示例: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在高压复习期间,找到一种科学、高效且能缓解焦虑的学习方法?”
  2. 构思与筛选 (5分):

    • 构思: 围绕你定义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至少3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 示例1: 开发一个“番茄工作法+正念提醒”的App。
      • 示例2: 组织“同伴学习小组”,并引入游戏化竞争机制。
      • 示例3: 建立一个“压力吐槽与经验分享”的匿名线上社区。
    • 筛选: 从以上方案中,选择你认为最有潜力的一个,并说明选择理由(成本低、技术可行、能同时解决效率和心理问题)。
  3. 原型与测试 (10分):

    • 原型设计: 为你选定的方案设计一个“低保真”原型,可以是手绘草图、一个简单的流程图、一个纸面模型或一段文字描述的核心功能界面。
      • 示例 (针对App方案): 画一个简单的App界面,包含“学习计时器”、“今日任务清单”、“正念呼吸按钮”和“成就徽章墙”。
    • 测试计划: 描述你将如何测试这个原型,你需要找谁测试?如何收集反馈?
      • 示例: 找5名正在期末复习的同学,让他们使用这个App原型一天,并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他们对“计时提醒功能”的实用性、“正念呼吸”对缓解焦虑的帮助程度,以及“成就徽章”的激励效果。

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

第一部分:基础思维训练

单选题

  1. B
  2. A
  3. C
  4. B

简答题

  1. 【回形针用途】

    • 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非传统”即可,数量和创意性是评分关键。
    • 10种以上,且大部分创意新颖,可得满分。
    • 仅有常见用途(如夹文件)或数量不足,酌情扣分。
  2. 【联想思维】

    • 答案不唯一,逻辑链条清晰即可。
    • 示例1:互联网 -> 在线教育 -> 远程协作 -> 减少通勤 -> 节省能源 -> 环保。
    • 示例2:互联网 -> 物联网 -> 智能家居 -> 智能水电表 -> 精准调控资源 -> 环保。
    • 中间步骤少于3个或逻辑断裂,酌情扣分。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题

逆向思维应用

  • 策略1(反等客上门): 将书店变成“城市文化策源地”,主动与学校、企业、社区合作,将书店变成他们的“第二课堂”或“活动中心”,定期举办免费讲座、读书会、手工作坊,吸引特定人群主动前来。
  • 策略2(反卖书): 打造“书+X”体验空间。“书店+咖啡馆”、“书店+亲子游乐区”、“书店+小型艺术展览区”,让顾客来此的目的不仅仅是买书,更是为了享受一种生活方式和体验。
  • 策略3(反静态陈列): 实施“主题快闪”模式,每周或每月更换一个主题(如“科幻世界”、“旅行文学”、“电影原著”),并围绕主题进行装饰、音乐、文创产品的组合,制造稀缺感和新鲜感,吸引顾客反复到访。

系统思维分析

  • 负面后果1: 诱导需求,道路增加会降低出行时间和成本,从而吸引更多人购买私家车,或让原本使用公共交通的人转而驾车,最终导致新的交通拥堵,即“布雷斯悖论”(Braess's Paradox)。
  • 负面后果2: 城市蔓延,交通改善会促使城市向郊区扩张,导致通勤距离变长,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更强,反而增加了总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负面后果3: 社区割裂,高架桥等大型交通设施会分割城市社区,破坏了步行和骑行的连续性,减少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影响社区活力。
  • 负面后果4: 高昂成本与维护:修建和维护基础设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挤占了用于教育、医疗等其他公共服务的资金。

批判性思维辨析

  • 隐含假设:
    • 假设所有员工在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都是无效的、非工作相关的。
    • 假设员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外部强制手段来约束。
    • 假设监控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或最佳途径。
  • 潜在风险:
    • 信任危机: 监控会让员工感到不被信任,严重损害员工与雇主的关系,导致士气低落、人才流失。
    • 扼杀创新: 社交媒体是获取行业动态、跨界灵感的重要渠道,完全禁止可能会切断信息流,限制员工的创新思维。
    • 法律与道德风险: 无差别监控可能涉及侵犯员工隐私,存在法律风险。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员工可能会寻找更隐蔽的方式绕过监控,导致管理成本增加,且效果甚微。
  • 更优思路:
    • 结果导向管理: 关注工作成果而非过程,只要员工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如何安排时间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 建立使用规范: 与员工共同制定社交媒体使用政策,明确区分工作与个人使用,允许在休息时间适度使用。
    • 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社交媒体是员工放松和社交的主要方式,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如茶水间、健身房)来满足其需求。

第三部分:设计思维挑战

  • 共情与定义问题 (5分)

    • 共情 (2-3分): 能描述出具体的、有情感共鸣的用户痛点。“小李感到非常孤独,复习压力大时无人倾诉,只能自己硬扛。”“小王面对海量复习资料,感到焦虑和无力,常常陷入‘假性努力’,刷了很多题却感觉没记住什么。”
    • 定义问题 (2-3分):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在期末复习期间,通过同伴支持和科学方法,有效缓解焦虑并提升学习效率?” 这个定义清晰、具体,具有启发性。
  • 构思与筛选 (5分)

    • 构思 (2-3分): 能提出3个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1. 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App;2. ‘学习搭子’匹配线下自习活动;3. 复习资料共享与质量评估平台。”
    • 筛选 (2-3分): 选择理由充分。“选择方案1,因为它能精准解决‘信息过载’和‘方法不当’的核心痛点,技术相对成熟,且可扩展性强。”
  • 原型与测试 (10分)

    • 原型设计 (4-6分): 原型设计具体,能体现核心功能。“设计一个包含三个主要界面的App原型:1. 主页:显示今日学习任务清单,基于用户输入的课程和截止日期自动生成,2. 学习模式: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时间结束后有‘休息提醒’和‘下一个任务’的引导,3. 数据面板:用图表展示本周学习时长、完成的任务数,给予正面鼓励。”
    • 测试计划 (4-6分): 测试计划科学可行。“我们将招募8名正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大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个App原型进行为期3天的复习,测试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1. 任务清单的清晰度和实用性;2. 番茄钟是否帮助他们专注;3. 数据面板的激励效果如何;4. 他们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哪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