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入门级
主要考察基本的逻辑推理、信息筛选和简单的计算能力。

题目 1:故障排查
你是一位系统管理员,你收到一个用户报告:“我无法访问公司的网站 intranet.company.com。”
已知信息:
- 用户的电脑可以正常访问 google.com和github.com。
- 用户的电脑可以 ping通公司内部服务器的IP地址(168.1.100)。
- 用户无法通过 http://192.168.1.100访问该服务器上的任何服务。
问题: 最有可能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A. 用户的电脑DNS设置错误。 B. 公司的互联网连接中断了。 C. 公司内部防火墙阻止了该用户的电脑访问。 D. 公司网站服务器宕机了。
 答案:C 解析: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google.com 和 github.com,因为这些域名也需要解析成IP地址,但用户可以访问,所以A错误。google.com 和 github.com,所以B错误。ping 通服务器IP,说明网络层(IP层)是通的,但是无法访问具体服务(通常是应用层,如HTTP/HTTPS端口80/443),这强烈暗示有防火墙规则在应用层(网络层之上)阻止了该用户的访问。ping 通其IP,也无法访问其服务,但用户可以 ping 通,所以D错误。
题目 2:数据库查询
一个用户表 users 包含以下字段:id (主键), username, email, signup_date。
你想查询所有在2025年1月1日之后注册,并且用户名不以 "test_" 开头的用户,你应该如何组合 WHERE 子句?
A. 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NOT LIKE 'test_%'
B. 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OR username NOT LIKE 'test_%'
C. 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 'test_'
D. 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NOT IN ('test_1', 'test_2', ...)
 答案:A 解析: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要求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2025年1月1日后注册;2) 用户名不以 "test_" 开头,这需要使用逻辑 与 操作。
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NOT LIKE 'test_%': 这是正确的,`signup_date > '2025-01-01'` 检查日期条件,`username NOT LIKE 'test_%'` 使用通配符 `%` 来匹配所有以 "test_" 开头的用户,并用 `NOT` 进行否定,完美符合题意。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OR username NOT LIKE 'test_%': 使用了逻辑 或,这意味着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比如一个在2025年注册但用户名不是test_的用户)就会被查询出来,不符合题意。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 'test_': `!=` 只能检查用户名是否完全等于 "test_",但无法排除 "test_user", "test_admin" 等用户,所以C不正确。WHERE signup_date > '2025-01-01' AND username NOT IN ('test_1', 'test_2', ...): `NOT IN` 需要列出所有不想要的具体用户名,如果用户名很多,这种方法非常不切实际,且无法处理 "test_" 开头的新用户,所以D不正确。
进阶挑战级
需要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可能涉及算法思想、系统设计原则或概率计算。
题目 3:负载均衡
你有一个由3台服务器组成的Web服务集群,它们都运行着完全相同的应用,你配置了一个轮询负载均衡器,它会按顺序将每个新请求发送给服务器1、2、3、1、2、3...
已知信息:
- 服务器1和服务器2的处理能力完全相同。
- 服务器3的处理能力是服务器1和服务器2的两倍。
- 当前所有服务器的CPU使用率都是50%。
问题: 为了实现最优的资源利用率,应该如何调整负载均衡策略?
A. 保持当前的轮询策略。 B. 将75%的请求发送给服务器3,其余25%在服务器1和2之间平均分配。 C. 将所有请求都发送给服务器3。 D. 根据各服务器的当前CPU负载进行动态调整,将新请求发送给CPU使用率最低的服务器。
 答案:B 解析: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C,那么服务器3的处理能力为 2C。C + C + 2C = 4C。2C / 4C = 50%。C / 4C = 25%。
题目 4:缓存策略
你正在为一个高频读、低频写的应用设计缓存系统,当请求一个数据时,系统会先查询缓存,如果缓存未命中,则查询数据库,然后将结果写回缓存。
问题: 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更新了,但缓存中没有及时更新,会导致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设计一个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与策略: 导致的问题: 这个问题被称为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具体表现为: 解决策略(推荐:Cache-Aside Pattern / 旁路缓存模式): 最常用和最有效的策略是写数据库,删缓存,具体流程如下: 为什么这个策略有效?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专家级难题
非常具有挑战性,可能涉及复杂的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理论或高难度逻辑推理。
题目 5:分布式共识
在一个由3个节点(Node A, Node B, Node C)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中,所有节点通过不可靠的网络通信(消息可能延迟、重复、丢失,但不会乱序),系统需要实现一个共识算法,确保所有节点对某个值的提案达成一致。
已知信息:
- 最多只能有1个节点发生故障(宕机或网络分区)。
- 所有节点都是“确定性的”,即它们的状态转换完全取决于接收到的消息和内部状态。
问题: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3节点的系统中,一个简单的“多数派投票”(只要有两个节点同意某个值,就认为该值已达成共识)方案,在面对网络分区时,可能会导致“脑裂”(Split-Brain)问题,从而破坏系统的一致性?
 答案与解析: 脑裂问题的核心: 在一个3节点的系统中,如果发生网络分区,最常见的分区情况是 2个节点 vs 1个节点,Node A和Node B在一个网络分区,Node C在另一个分区。 多数派投票的缺陷: 灾难性后果: 系统被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多数派”: 当网络分区恢复后,整个系统将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就破坏了线性一致性**或**共识算法**的核心要求——**所有节点必须对同一个值达成一致**,系统现在处于一个不一致的状态,这就是“脑裂”。 如何解决?——Quorum机制和Leader选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高级的共识算法(如Paxos, Raft)引入了更严格的机制: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