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与原则
工业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几个关键原则,它们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

-
以人为本
- 核心: 一切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而是为解决特定人群(用户)的特定问题而存在。
- 实践: 通过深入的用户研究,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痛点、行为习惯和潜在期望,而不是依赖设计师自己的假设。
-
问题定义
- 核心: 设计思维的关键一步不是急于找答案,而是精准地定义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定义是成功的一半。
- 实践: 将模糊、宽泛的商业目标(如“提升销量”)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用户问题(如“帮助年轻上班族在早晨5分钟内准备一份健康美味的早餐”)。
-
跨学科协作
- 核心: 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领域的智慧,工业设计师需要与工程师、市场人员、用户、制造商等紧密合作。
- 实践: 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让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参与头脑风暴和原型制作,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拥抱模糊性与迭代
- 核心: 设计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开始,通过“动手做”来学习和验证。
- 实践: 快速制作低保真原型(草图、模型、故事板),进行测试,收集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快速修改,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最佳方案。
-
可视化与原型制作
- 核心: “百闻不如一见”,想法在脑中是抽象的,通过制作原型,想法变得具体、可触摸、可测试。
- 实践: 从最简单的纸笔草图,到3D打印模型,再到可交互的数字模型或功能样机,原型是沟通、学习和迭代的强大工具。
-
整体性思考
- 核心: 工业设计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关注产品所处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用户体验、品牌故事、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环境影响等。
- 实践: 在设计一个智能音箱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外观和音质,还要考虑语音交互的体验、配套App的易用性、售后服务的流程以及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
典型流程模型
虽然不同机构或学者对流程阶段的划分略有不同,但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是斯坦福大学d.school提出的五阶段模型,这是一个非线性的循环过程。
共情
- 目标: 深入理解用户,建立同理心,这是整个过程的基石。
- 活动:
- 用户访谈: 与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 观察: 在真实场景中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
- 沉浸: 亲自体验用户所经历的过程。
- 共情地图: 记录用户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和所感受到的。
- 产出: 大量关于用户的定性数据、洞察和故事。
定义
- 目标: 分析研究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并提炼出一个清晰、有洞察力的问题陈述。
- 活动:
- 用户旅程图: 可视化用户与产品或服务交互的全过程,并识别出痛点。
- 人物画像: 创建一个虚构的、但有代表性的用户模型,帮助团队聚焦于目标用户。
- “我们如何能……” (How Might We...) 陈述: 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充满机遇和创造力的挑战,将“用户觉得充电线很乱”转化为“我们如何能创造一种让充电线收纳变得有趣且优雅的体验?”
- 产出: 一个清晰、以用户为中心的问题陈述。
构思
- 目标: 针对定义好的问题,产生尽可能多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 活动:
- 头脑风暴: 遵循“不评判、追求数量、鼓励奇思妙想、在他人基础上建立”的原则。
- 思维导图: 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发散性联想。
- SCAMPER法: 通过替代、组合、调整、修改、他用、消除、反转等方式激发新想法。
- 产出: 大量、多样化的创意点子。
原型
- 目标: 将最好的几个想法快速制作成低成本、可触摸的模型,以便进行测试。
- 活动:
- 低保真原型: 纸笔草图、故事板、纸质模型、简单的数字线框图,目的是快速验证概念,而不是追求细节。
- 高保真原型: 3D打印模型、功能样机、交互式App原型,用于测试更复杂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 产出: 一个或多个可以与用户互动、进行测试的实体或数字模型。
测试
- 目标: 将原型交给真实用户使用,观察他们的反应,收集反馈,并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 活动:
- 可用性测试: 观察用户如何使用原型完成任务,并记录遇到的困难。
- 用户反馈访谈: 询问用户对原型的感受、建议和想法。
- 产出: 关于原型的具体反馈,这些反馈可能会导向对现有原型的修改,甚至可能让你回到“共情”或“定义”阶段,对问题有新的理解,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工业设计思维的应用领域
工业设计思维早已超越了设计产品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创新方法论,广泛应用于:
- 产品设计: 这是最传统的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家具、交通工具、家电等。
- 服务设计: 设计一系列触点,为用户提供流畅、愉悦的整体服务体验,优化银行开户流程、设计医院就诊体验、规划共享单车的使用流程。
- 用户体验设计: 专注于数字产品(网站、App、软件)的易用性和愉悦感。
- 商业创新与社会创新: 用于解决复杂的商业挑战或社会问题,如设计新的商业模式、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为弱势群体设计辅助工具等。
工业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通过迭代式原型制作和测试来驱动创新的系统化方法,它强调同理心、协作、实验和整体性,帮助组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真正被用户喜爱、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对社会有益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套流程,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