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幼儿思维绘画,如何通过画画激发3-6岁孩子的创造力?

什么是幼儿思维绘画?

幼儿思维绘画,顾名思义,核心在于“思维”,而“绘画”是思维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简笔画”或“技能导向”的绘画教学。

幼儿思维绘画,如何通过画画激发3-6岁孩子的创造力?-图1

  • 传统绘画教学:可能更注重“画得像不像”、“线条直不直”、“颜色对不对”,强调技巧的模仿和复制。
  • 幼儿思维绘画:更关注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思考、想象、观察和情感表达,它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并通过画笔将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故事“翻译”出来。

核心理念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当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足时,绘画是他们最直接、最自由的沟通和思维工具。


幼儿思维绘画的核心特点

  1. 过程重于结果

    • 关注点:孩子是如何思考的?他/她画了什么故事?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 表现:不会用“不像”、“不好看”来评判孩子的作品,一个乱糟糟的线条,在孩子口中可能是一个“正在逃跑的小怪兽”,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远比线条是否工整重要。
  2. 鼓励想象与创造

    • 关注点: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必须这样画”的规则。
    • 表现:老师或家长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如:“你画的是什么呀?”“它为什么在这里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创作。
  3. 尊重个体差异

    • 关注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绘画风格也各不相同。
    • 表现: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一个3岁孩子涂鸦的“圆圈”和一个5岁孩子画的“太阳”,只要是他们内心真实的表达,就都值得被肯定。
  4. 融合多学科知识

    • 关注点:绘画可以成为连接其他学科的桥梁。
    • 表现:画“春天”时,可以融入科学(植物生长)、语言(描述春天)、音乐(春天的歌曲)等元素,让绘画活动变得立体而丰富。

幼儿思维绘画的重要性(好处)

  1. 促进认知发展

    • 观察力:为了画出一棵树,孩子会仔细观察树干、树枝、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 想象力与创造力:天马行空的画面是想象力的直接体现,这是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石。
    • 解决问题能力:当孩子说“我想画一只会飞的鱼”,但不知道怎么表现“飞”的时候,就引导他去思考、尝试(比如画上云朵、波浪线等)。
  2. 发展语言与表达能力

    绘画后,孩子通常乐于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描述故事、表达情感的能力,家长可以说:“给我讲讲你的画吧!”,而不是简单地问“这是什么?”。

  3. 培养情感与社交能力

    • 情感宣泄:绘画是孩子表达喜怒哀乐的安全出口,画一个“乌云脸”可能代表他今天心情不好。
    • 同理心:通过欣赏和理解他人的画作,孩子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合作:可以组织小组绘画,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学习分工与合作。
  4. 锻炼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

    握笔、涂色、画线条等动作,能有效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群,为日后写字、使用工具等打下良好基础。

  5. 建立自信与自我认同

    当孩子的想法和作品得到尊重和赞赏时,他们会感受到“我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我能创造”,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思维绘画?(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提供丰富的材料,而非昂贵的材料

    • 基础工具:不同粗细的画笔(蜡笔、水彩笔、手指画颜料)、各种纸张(白纸、彩纸、纸盘、纸箱)、安全剪刀、胶水。
    • 自然/生活材料:树叶、石头、蔬菜根(切面可以印出漂亮图案)、旧报纸、瓶盖等,激发孩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的兴趣。
  2. 创造一个“不怕犯错”的环境

    • 允许“乱”:铺上报纸或旧布,让孩子尽情涂鸦,不用担心弄脏桌子或衣服。
    • 赞美“想法”而非“技巧”:多说“哇,你这个颜色用得好有创意!”,少说“你画的这个苹果怎么是蓝色的?”,可以说:“哦,这是一个蓝色的苹果,它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吧?”
  3. 多问“开放性”问题,少做“指令性”评价

    • 不要说:“太阳要画圆的。”“草必须是绿色的。”
    • 可以问:“你今天想画些什么呢?”“你用了很多红色,感觉好温暖,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如果给这幅画加一点声音,会是什么声音?”
  4.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孩子喜欢恐龙,就和他一起画恐龙的世界;喜欢公主,就画一个梦幻的城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 将绘画融入日常生活

    旅行回来,画一画看到的最有趣的东西;过生日前,画一张贺卡;读完一个绘本,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6. 展示和珍视孩子的作品

    在家中开辟一个“艺术墙”,专门展示孩子的画作,这会让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是家庭的一部分。


不同年龄段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引导

  • 涂鸦期(1.5-3岁)

    • 特点:无控制的涂鸦,享受手臂挥动带来的乐趣,画出的线条是杂乱无章的。
    • 引导:提供安全的可水洗颜料,让他们用手指、手掌去感受,重点是体验过程,不要干涉。
  • 象征期/图式期(3-5岁)

    • 特点: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圆形、方形)象征性地表现事物,一个圆圈加几条线就是“妈妈”,一个圈圈加放射线就是“太阳”,这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 引导:肯定他们的“符号”,并引导他们丰富细节。“你画的妈妈真棒!她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我们给妈妈画上眼睛和嘴巴好吗?”
  • 想象期/叙事期(5-7岁)

    • 特点:画面开始出现情节和故事,人物、动物、场景之间有了联系,造型更加具体,但可能不完全符合现实。
    • 引导:鼓励他们创作完整的故事,可以引导他们为画作配上文字,制作成一本小小的“图画书”。

幼儿思维绘画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个“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这一媒介,点亮孩子内心的想象力,保护他们宝贵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一种独特而自由的方式去观察、思考、表达和热爱这个世界。

当您看到孩子的画作时,请试着放下成人世界的评判标准,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欣赏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星空”和“怪兽”,您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无比丰富和精彩的内心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