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但也非常“因人而异”的问题,简单地说“哪个专业好考”就像问“哪条路最好走”一样,取决于你的起点、装备和目的地。

“好考”通常意味着 “竞争相对较小,录取可能性更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好考”选项。
从“专业本身”来看:哪些专业普遍被认为好考?
以下专业通常因为招生人数多、考试内容相对基础或社会需求稳定,而被认为是“好考”的热门选择,但请注意,这只是普遍情况,具体到学校和专业,差异会非常大。
管理类联考专业(超热门选择)
这是目前公认的“跨专业友好”和“数学薄弱友好”的考研方向,非常适合想快速上岸、追求高性价比的同学。
- 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审计等。
- 为什么“好考”?
- 考管综+英语二:考试科目统一,不考高数二,不考专业课,只考“管理类综合能力”和“英语二”,对于数学基础差、想避开复杂专业课的同学来说,是巨大的福音。
- 国家线低:由于不考数学,报考人数众多,导致竞争激烈,但国家线相对其他学科门类(如工学、理学)要低很多,更容易过线。
- 招生名额多:很多学校的MBA、MPA等专业招生规模很大,录取机会相对较高。
- 适合人群:
- 数学基础薄弱,或不想花大量时间在数学上的同学。
- 在职人士,希望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管理知识,获取学历学位。
- 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拿一个硕士学历作为跳板。
- 注意:名校的MBA/MPA竞争依然非常激烈,不能掉以轻心。
农学、林业、地质等“冷门”学科
这些学科因为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报考人数不多,导致竞争压力小。
- 为什么“好考”?
- 国家线最低:这些学科的国家线是所有学科门类中最低的,总分和单科线要求都非常友好。
- 招生单位可能“求贤若渴”: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林类院校或研究所,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可能会出现“招不满”的情况,届时可能会接受调剂,甚至降分录取。
- 适合人群:
- 对这些专业有真正的兴趣,不排斥。
- 只求上岸,对学校名气、地理位置要求不高。
- 想以较低分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 注意:这些专业的就业面相对较窄,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
部分理学和工学专业(学硕)
这类专业虽然本身有一定难度,但相比其火爆的“兄弟”专业,竞争压力会小一些。
- 例如:
- 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虽然学习难,但考研时专业课通常是本校本专业,对于本校考生有优势,且招生人数稳定。
- 工学:力学、冶金、船舶、矿业、纺织等传统工科,这些专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需求稳定,但因为工作环境或行业热度问题,报考人数不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
- 为什么“相对好考”?
- 国家线适中:比管理类高,但比经管、法硕等热门文科低。
- 竞争热度低:避开了“神仙打架”的顶级热门专业。
- 适合人群:
- 本科就是相关专业,有一定基础。
- 愿意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追求短期高薪。
- 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应对理工科的考试。
从“报考策略”来看:如何“曲线救国”?
除了选专业,报考策略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选择“B区”院校
中国考研分为A区和B区。
- A区: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教育资源好,经济发达。
- B区: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
- 为什么“好考”?
- 国家线低:B区的国家线通常比A区低10分左右,这意味着你的总分可以少考10分,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 竞争压力小:由于地理位置、学校名气等因素,B区院校的报考人数远少于A区。
- 适合人群:
- 分数目标不高的同学。
- 不介意去西部或边疆地区读书的同学。
- 想以较低分数读一个不错的“211”或“双一流”院校(如云南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等)。
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统一招生、统一划线,毕业都发双证(学历证+学位证)。
- 为什么“好考”?
- 竞争相对较小:非全日制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很多应届生不会选择,导致报考人数比同专业的全日制少很多。
- 录取分数可能更低:部分学校非全专业的复试线可能会低于全日制。
- 适合人群:
- 已经工作,想提升学历但不打算辞职的同学。
- 对学习形式灵活度要求高。
关注“冷门院校”的“热门专业”
避开顶尖名校的王牌专业,选择一些名气稍逊但专业实力尚可的院校。
- 例如:想考法学,不一定要去“五院四系”,可以考虑一些综合大学的法学院;想考新闻传播,不一定要去中传、人大,可以考虑一些省属重点大学。
- 为什么“好考”?
信息差和名气差会帮你过滤掉一大批高分考生。
最核心的问题:你属于哪一类?
为了帮你更清晰地定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的数学基础怎么样?
- 很差/讨厌数学:首选 管理类联考(管综+英语二)。
- 还行/愿意学:可以考虑不考数学的专业(如部分文科、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艺术等),或者考数学一/二的专业(如工科、经管)。
-
你的目标是什么?
- 只为拿个学历:优先考虑 农学、B区院校、非全日制,对专业和学校要求可以放低。
- 想换专业,提升竞争力:考虑 法硕(非法学)、计算机、新传 等热门专业,但要做好“卷”的准备。
- 想在专业领域深造:选择与自己本科相关或热爱的专业,如 理学、工学。
-
你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如何?
- 自制力强,能坚持:可以挑战一些难度稍大但前景好的专业。
- 需要外部压力驱动:可以考虑竞争相对缓和、战线不需要拉太长的专业。
-
你的家庭经济和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 希望尽快就业:优先考虑 应用型强、市场需求大 的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会计等。
- 有读博打算:优先考虑 学术性强、有博士点 的基础学科或传统工科。
总结与建议
| 维度 | “好考”选项 | 优点 | 缺点 | 适合人群 |
|---|---|---|---|---|
| 专业类型 | 管理类联考 (MBA/MPA/MEM等) | 不考数学,科目统一,招生多,国家线低 | 名校竞争激烈,学费贵,部分专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 | 数学差、在职、追求学历提升 |
| 农学/林学等 | 国家线极低,竞争小,易调剂 | 专业冷门,就业面窄,可能去偏远地区 | 只求上岸、对专业无要求 | |
| 传统工科/理学 | 竞争相对热门专业小,国家线适中 | 专业课有难度,需要一定基础 | 本科相关专业,愿意深耕 | |
| 报考策略 | B区院校 | 国家线低(比A区低10分),竞争小 | 地理位置偏远,实习就业机会相对少 | 分数不高、不介意地域 |
| 非全日制 | 竞争小于全日制,学习灵活 | 学费高,需要兼顾工作,部分单位认可度待考 | 在职人士 | |
| 冷门院校的热门专业 | 避开顶尖名校的激烈竞争 | 学校平台和资源可能不如顶尖名校 | 想读好专业但分数不够顶尖 |
最终建议:
没有绝对“好考”的专业,只有“适合你”的专业。
最好的方法是:
- 自我剖析: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兴趣和目标。
- 信息搜集: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查询目标院校近3年的报录比、复试线、招生人数。
- 精准匹配:将你的情况与院校专业信息进行匹配,筛选出3-5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备选方案。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耐力战,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