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实际的问题,要回答“哪个学校历史学考研好考”,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学校名单,因为“好考”是相对的,取决于你的本科背景、目标专业、地域偏好以及你如何定义“好考”。

“好考”通常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情况:
- 复试分数线低:国家线或校线较低,对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不高。
- 报录比高: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招生名额较多,竞争不那么激烈。
- 专业课难度适中:不考冷门或难度极高的科目,参考书少且经典。
- 不歧视本科出身:公平公正,更看重初试和复试的分数表现。
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为你分析哪些学校的历史学专业相对“好考”,并提供一个选择策略。
按院校层次和类型划分
“双非”院校(非985、非211)
这是性价比最高、最普遍意义上的“好考”选择,这些学校历史底蕴深厚,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不如顶尖名校,因此竞争压力小很多。
- 特点:
- 分数线低:通常就是国家线A区线,部分年份甚至需要调剂。
- 报录比友好:很多专业报录比在5:1甚至更低,而顶尖名校热门专业可达30:1以上。
- 专业课难度适中以通史为主,参考书都是国内最经典的教材。
- 推荐院校(部分例子):
-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史、世界史都很强,尤其江南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有特色,在上海地区认可度高,但在全国竞争相对温和。
- 首都师范大学:虽然是“双非”,但历史学学科评估是A-,实力强劲,地理位置在北京,性价比极高,竞争比北大、人大小很多。
- 福建师范大学:在南方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史、专门史,学风扎实。
- 山东大学(威海):虽然是山东大学的分校,但毕业证和本部一样,历史学招生规模大,分数线通常比本部低一些,是很好的选择。
- 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地区老牌院校,地理位置因素导致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分数线稳定。
-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兰州,是西北地区历史学重镇,中国史(尤其是敦煌学、西北史)实力不俗,是国家线“守护者”之一。
985/211院校中的“冷门”校区或专业
有些顶尖大学虽然整体很难,但其部分校区或部分历史学方向竞争压力会小一些。
- 特点:
- 名校光环:毕业证是985/211,对未来就业有帮助。
- 利用信息差:很多考生会扎堆报考热门校区的热门专业,导致一些校区或专业“捡漏”。
- 推荐院校(部分例子):
-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部分专业在珠海校区招生,地理位置和环境更好,竞争压力可能小于长春本部。
- 山东大学(威海):再次提及,作为985分校,是典型的“好考”985选择。
- 兰州大学:作为C9联盟成员,地处西北,受地理位置影响,整体考研难度低于同级别的东部985,历史学是其传统优势学科,但报考热度不高。
- 中国海洋大学:985高校,但其强势学科是海洋、科学等,历史学相对偏冷,竞争压力小。
历史学专业评估等级较低的综合类院校
一些综合类大学,虽然整体实力不错,但历史学学科并非其强项,因此竞争也不激烈。
- 特点:
- 竞争小:历史学不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投入和关注度有限,自然报考人数少。
- 难度适中:专业课出题可能更基础,不追求深度和前沿。
- 推荐院校(部分例子):
- 一些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如河北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等(注意:河大历史学其实很强,但在全国范围内,相比顶尖名校还是好考一些)。
按地域划分
-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竞争最激烈,但即使是这里,也有像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这样的“性价比之王”。
- 新一线/二线城市(成都、武汉、西安、南京等):竞争适中,这里有大量优秀的“双非”院校,如四川大学(难度较高)、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陕师大、华师师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之一,历史学实力强劲,但相比清北人复,难度还是低很多。
- 三线及以下城市:竞争最小,如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地区的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地理位置是天然的“筛选器”。
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好考”?—— 你的行动指南
不要只听信别人的经验,要学会自己动手分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
查询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 目标:找到最低录取分数、单科线。
- 渠道: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历史学院官网。
- 分析:如果连续三年都是国家线,或者只高几分,那通常比较“好考”,如果动辄高30-40分,甚至更高,就要谨慎。
-
查询近三年报录比:
- 目标:看报考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的比例。
- 渠道:学校研究生院官网(部分学校会公布)、考研论坛、联系直系学长学姐。
- 分析:
- 10:1以下:竞争较小。
- 10:1 - 20:1:竞争适中。
- 20:1以上:竞争激烈,需谨慎。
-
分析专业课考试科目和参考书:
- 目标:评估复习难度和工作量。
- 渠道: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考试大纲”或“参考书目”。
- 分析:
- 考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最常见,教材成熟,复习起来有章可循,相对“好考”。
- 考断代史/专门史:如“秦汉史”、“明清经济史”等,范围小,但要求深,难度较大。
- 参考书数量多、版本新:复习量大,难度高。
- 参考书少且经典:如使用北师大、山大、朱绍侯等版本的教材,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
寻找学长学姐经验:
- 目标:获取内部信息,如出题风格、复试情况、是否存在“歧视”等。
- 渠道:知乎、考研帮、QQ群、微博超话。
- 分析:综合多人信息,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重点关注复试流程是否公平、老师是否和蔼等。
总结与建议
-
明确自身定位:你是想上一个“好学校”还是“好专业”?
- 想上好学校:可以考虑985/211的分校或偏远地区院校,如兰大、山大(威海)。
- 想读好专业:可以考虑“双非”里的历史学强校,如首师大、上师大、福建师大,这些学校的历史学专业实力和就业口碑都很好。
-
推荐“好考”院校清单(供参考):
- 追求性价比(双非强校):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 追求名校光环(985/211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吉林大学(珠海)。
- 稳妥选择(偏远地区211):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部分方向)、云南大学。
-
最终建议:
- 不要只看“好考”,更要看“适合”,一个学校再好考,如果你对其研究方向毫无兴趣,读研也会很痛苦。
- 信息搜集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花一周时间系统研究目标院校,比你盲目复习一个月都重要。
- 一旦确定目标,就全力以赴,考研是场信息战,更是场耐力战,祝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