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谦卑恭敬

1、面对秦伯时的谦逊:在与秦伯交谈时,烛之武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他在开场白“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中,以一种近乎认命的口吻陈述事实,没有丝毫的争辩或抵抗,让秦伯感受到他的诚恳与顺从,这种谦卑的语气为后续的劝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秦伯更愿意倾听他的话语。
2、言辞中的敬称运用:烛之武在对话中频繁使用“君”来称呼秦伯,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等,这不仅体现了对秦伯的尊重,更显示出他以下对上的身份地位,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谦卑态度。
二、冷静客观
1、分析形势时的冷静:当烛之武向秦伯阐述秦晋围郑的局势时,他的语气十分冷静,他没有被眼前的危急形势所慌乱,而是条理清晰地指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客观地分析了秦国越过晋国去攻打郑国的困难和风险,这种冷静的语气让秦伯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2、陈述利害关系的客观:在谈到秦晋之间的关系以及灭郑对秦国的影响时,烛之武同样保持了客观的态度,他说“邻之厚,君之薄也”,点明了秦国帮助晋国会使其自身力量相对削弱;又提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提醒秦伯晋国的不可靠性,这些客观的陈述使秦伯能够认清现实,重新审视与晋国的联盟关系。
三、委婉含蓄
1、以利相诱的委婉: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兵时,巧妙地运用了以利相诱的方法,但表达得非常委婉,他没有直接说出秦国退兵能得到的具体利益,而是先提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暗示秦国如果放弃攻打郑国,郑国可以为秦国提供方便和好处,接着又进一步指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让秦伯意识到晋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倾向于接受他的建议。
2、情感表达的含蓄:尽管烛之武是在为郑国的利益进行劝说,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急切或强硬的情感,相反,他的语气一直比较平和,情感表达也比较含蓄,在提到郑国灭亡的命运时,他只是说“郑既知亡矣”,没有过多的哀怨或悲愤,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反而更能引起秦伯的同情和共鸣。
四、坚定自信
1、观点表达的坚定: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烛之武的语气虽然委婉,但却十分坚定,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陈述利害,他都坚信自己所说的话是正确且合理的,当他指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时,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向秦伯表明了晋国的野心和对秦国的危害,让秦伯不得不认真考虑他的意见。
2、对成功的自信:从烛之武的话语中还能感受到一种对成功的自信,他深知自己的劝说能够打动秦伯,因此在表达时没有丝毫的犹豫或退缩,这种坚定自信的语气不仅增强了他话语的说服力,也让秦伯对他的建议更加重视。

烛之武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语气丰富多样,包括谦卑恭敬、冷静客观、委婉含蓄以及坚定自信,这些不同的语气相互配合,使他的劝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秦伯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