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赵登禹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教育传统的学校,以下是对其的详细分析:
1、学校概况
历史悠久:始建于1951年,原名北京市第十八中学,1993年初高中分校,2003年与嘉园小学合并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2005年迁入新校址。
规模较大: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中学部24个、小学部23个),学生1479名,教职工140名。
设施完善:校园实现班班通,与市区级实现了校校通,有两套独立的闭路电视广播及网络系统,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学部不仅有普通教室,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美术、计算机、音乐等专业教室,以及地理演示室、心理咨询室、赵登禹将军展室、校园电视台、风雨操场等;小学部有音乐、美术、信息、科学、劳动等专业教室。
2、师资力量
- 学校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中级职称5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名,本科学历教师92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区级骨干教师6名,校级骨干教师11名。
3、教育教学

德育方面:校风优良,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示范学校,学校养成教育细致到位,分年级道德教育紧抓不放,强化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校内校外育人实践活动系列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赵登禹将军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形成健康促进学校三结合教育合力。
教学方面:强调“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质量分析研究,提高考试对教学的服务质量,重视分层辅导,关注学生差异,发展校本研训,注重研究意识,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开设多门校本课程。
科研方面:以丰台区资助项目为依托,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一套教师校本课程申报、实施、评价和展示流程,建立了学生计算机选课、复选和考评反馈模式。
4、办学特色
传承红色基因:以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命名,注重传承和弘扬赵登禹将军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京剧艺术教育:突出京剧特色,整合部分艺术校本课程,成立学校艺术团,带动京剧艺术教学深入开展,让学生在京剧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北京市赵登禹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教育教学质量较高且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和京剧艺术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